114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教學創新精進面向-核心議題五
「人工智慧與心理健康國際論壇:跨領域觀點」
活動名稱 |
人工智慧與心理健康國際論壇:跨領域觀點 |
|
活動日期 |
114年9月12日(星期五) |
|
活動時間 |
09:00~16:30 |
|
活動地點 |
本校教學大樓演藝廳B1 |
|
活動參與對象 |
校內外教師與學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96人 |
|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演變也帶動心理健康相關的科技,包括從生理、行為來辨識情緒狀態的偵測裝置,也有以AI機器人做為諮商輔助。然而因為人的複雜性,AI應用於心理健康層面還是有許多不明確性。本次論壇邀請國內外學者介紹目前人工智慧以及數位科技來進行心理健康相關的研究與方法,最後從行為、性別、教育、認知神經科學領等跨領域觀點交流對話,對於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可能解決的方式,希望未來能在國內發展AI心理健康診斷與預防。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1. 兩名傑出的國內專家讓與會者了解現況國內人工智慧、數位科技與心理健康的研究,一位由楊智傑教授介紹AI如何應用於精神醫療評估與治療,另一名由亞洲大學柯慧貞教授介紹數位科技如何進行成癮的認知治療。 2. 由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系Huang Keng-Yen教授與銀河學院社會工作系Besta助理教授分享自己在美國將AI進行心理健康的研究方式之經驗。 3. 國內三位不同專業領域的學者,包括中央大學數位學習科技所施如齡教授、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曾乙立副教授以及本校心理系葉佩文副教授,各自從自己專業的角度來說明與心理健康與人工智慧的關聯性,並與國際學者交流對話而思考目前處在哪個研究階段,以及未來可持續進行的方式。 4. 綜合討論階段兩位國際講者與台下的聽眾進行對話交流,了解在聽過美國經驗以全面性的設計心理健康預防後的想法。
※活動為心理系主辦,性別所協辦
三、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質性 1. 本次論壇讓校內師生瞭解國內人工智慧與數位科技在心理健康的應用與研究, 2. 本次論壇認識到美國目前使用人工智慧於心理健康的研究方式,並使現場師生思考未來國內可如何增進與發展人工智慧於心理健康的研究方式與預防照顧。部分回饋獲益不少新知,也對自己研究方向的幫助。
量化 填答人數:58人 1. 本次論壇讓您更了解國內人工智慧如何應用於心理健康? 非常同意69.0%;同意 29.3%;普通1.7%;不同意 0%;非常不同意0% 2. 本次論壇讓您更了解未來國內可如何應用人工智慧在心理健康? 非常滿意65.5%;滿意34.6%;普通0%;不滿意 0%;非常不滿意0% 3. 您對論壇的時間與安排之滿意度? 非常滿意70.7%;滿意22.4%;普通6.9%;不滿意 0%;非常不滿意0% 4. 您對講者的整體表現之滿意度? 非常滿意81.0%;滿意17.3%;普通1.7%;不滿意 0%;非常不滿意0% 5. 本次論壇對於您未來研究/工作/學習是否有所助益? 非常滿意72.4%;滿意22.4%;普通5.2%;不滿意 0%;非常不滿意0% 6. 整體而言,您對本次工作坊的滿意程度為何? 非常滿意79.3%;滿意20.7%;普通0%;不滿意 0%;非常不滿意0%
|
||
(四)活動花絮: |
||
|
|
|
楊智傑醫師介紹國內人工智慧用於心理健康的診斷與研究時的現場狀況 |
紐約大學醫學院Huang教授說明美國在數位科系與心理健康所採用的預防政策之方式 |
|
|
|
|
Huang教授請國內三位不同領域學者以自己的專業說明心理健康的觀點 |
Huang教授與Besta助理教授與現場來賓互動討論對這場論壇的想法 |
|
|
|
|
Besta助理教授說明人工智慧如何提升心理臨床紀錄品質 |
Q&A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