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為執行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於前項已明確規劃推動四大面向之目標、策略及執行方案,為有效控管計畫執行並落實計畫推動目標,達成本校「促進人類健康福祉之國際一流醫學大學」的願景,訂定下列績效指標做為考評依據。
【共同績效指標】
教學創新精進
【共同績效指標】 | ||||||||||
面向 | 關鍵能力 | 指標 | 衡量方式 | 樣態 | 111年現況值 | 112年目標值 | 113年目標值 | 114年目標值 | 115年目標值 | 116年目標值 |
教學創新精進 | 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 | 1.學生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能力提升及成效 | 1.UCAN共通職能「資訊科技應用」之前後測分數 | - |
前測3.83 |
前測3.83 |
前測3.83 |
前測3.83 |
前測3.83 |
前測3.83 |
後測4.00 |
後測4.01 |
後測4.02 |
後測4.03 |
後測4.04 |
後測4.05 |
|||||
2.UCAN共通職能「溝通表達」之前後測分數 | - |
前測3.96 |
前測3.96 |
前測3.96 |
前測3.96 |
前測3.96 |
前測3.96 |
|||
後測4.08 |
後測4.08 |
後測4.09 |
後測4.10 |
後測4.11 |
後測4.12 |
|||||
3.曾修讀數位科技跨域學程人數、比例、成長率 | 人數 |
6 |
195 |
325 |
456 |
586 |
651 |
|||
比例 |
0.09%(6/6,518) |
3%(195/6,518) |
5%(325/6,518) |
7%(456/6,518) |
9%(586/6,518) |
10%(651/6,518) |
||||
4.修畢STEAM領域學門學生占全體學士班人數(含性別)、比例、成長率 | 人數(男) |
427 |
427 |
427 |
427 |
430 |
430 |
|||
人數(女) |
698 |
698 |
703 |
703 |
707 |
707 |
||||
人數(合計) |
1,125 |
1,125 |
1,133 |
1,133 |
1,139 |
1,139 |
||||
比例 |
21.3%(1,125/5,274) |
21.3%(1,125/5,274) |
21.5%(1,133/5,274) |
21.5%(1,133/5,274) |
21.6%(1,139/5,274) |
21.6%(1,139/5,274) |
||||
5.修畢人文關懷課程占全體學士班人數(含性別)、比例、成長率 | 人數(男) |
1,840 |
1,855 |
1,866 |
1,876 |
1,887 |
1,898 |
|||
人數(女) |
2,684 |
2,707 |
2,722 |
2,738 |
2,754 |
2,769 |
||||
人數(合計) |
4,524 |
4,562 |
4,588 |
4,614 |
4,641 |
4,667 |
||||
比例 |
85.8%(4,524/5,274) |
86.5%(4,562/5,274) |
87%(4,588/5,274) |
87.5%(4,614/5,274) |
88%(4,641/5,274) |
88.5%(4,667/5,274) |
||||
6.以創新學制推動資訊、STEAM及人文教學之數量(例如微學分、模組課程、學分學程或學位學程)、比例、成長率 | 數量 |
23 |
23 |
24 |
24 |
24 |
24 |
|||
比例 |
53.4%(23/43) |
51.1%(23/45) |
53.3%(24/45) |
53.3%(24/45) |
55.6%(25/45) |
55.6%(25/45) |
||||
7.教師發展教材、開發評量工具、發表教學實踐著作之數量及狀況、比例、成長率 | 質性 |
教師發展教材11件、教師發展教案1件 |
教師發展教材、開發評量工具及教學實踐著作數量累計13件 |
教師發展教材、開發評量工具及教學實踐著作數量累計13件 |
教師發展教材、開發評量工具及教學實踐著作數量累計14件 |
教師發展教材、開發評量工具及教學實踐著作數量累計14件 |
教師發展教材、開發評量工具及教學實踐著作數量累計15件 |
|||
跨領域 | 2.學生跨領域能力提升及成效 | 1.修畢跨領域課程人數(包括跨域修讀、專業課程採跨域教學等)、比例、成長率 | 人數 |
422 |
577 |
692 |
808 |
912 |
1,019 |
|
比例 |
8%(422/5,274) |
10.9%(577/5,274) |
13.1%(692/5,274) |
15.3%(808/5,274) |
17.3%(912/5,274) |
19.3%(1,019/5,274) |
||||
2.開設跨領域課程教師人數、比例、成長率 | 人數 |
45 |
45 |
46 |
46 |
47 |
47 |
|||
比例 |
8.5%(45/532) |
8.5%(45/532) |
8.6%(46/532) |
8.6%(46/532) |
8.8%(47/532) |
8.8%(47/532) |
||||
3.學生修畢跨域學程人數、比例、成長率 | 人數 |
422 |
527 |
632 |
738 |
842 |
949 |
|||
比例 |
8%(422/5,274) |
10%(527/5,274) |
12%(632/5,274) |
14%(738/5,274) |
16%(842/5,274) |
18%(949/5,274) |
||||
4.教師參與非本系所共時授課或跨領域合作開課之數量與比例 | 數量 |
0 |
2 |
4 |
6 |
8 |
10 |
|||
比例 |
0(0/532) |
0.4%(2/532) |
0.8%(4/532) |
1.1%(6/532) |
1.5%(8/532) |
1.9%(10/532) |
||||
5.模組化課程的開設數量與比例(針對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與核心課程) | 數量 |
21 |
21 |
21 |
21 |
21 |
21 |
|||
比例 |
100%(21/21) |
100%(21/21) |
100%(21/21) |
100%(21/21) |
100%(21/21) |
100%(21/21) |
||||
6.開設具體驗、實作、行動研究或個案研討等課程設計之通識課程數與比例 | 課程數 |
58 |
58 |
58 |
59 |
59 |
60 |
|||
比例 |
11.7%(58/495) |
11.7%(58/495) |
11.7%(58/495) |
11.9%(59/495) |
11.9%(59/495) |
12.1%(60/495) |
||||
7.以跨領域為導向所開發的教學教法、評量工具及行政配套措施之數量及狀況 | 質性 |
以跨領域為導向所開發的教學教法、評量工具及行政配套措施規劃建置中 |
建置以跨領域為導向行政配套措施1件 |
開發跨領域為導向的教學教法1件、評量工具1件 |
建置及開發跨領域為導向所開發的教學教法累計2件、評量工具累計2件及行政配套措施累計2件 |
建置及開發跨領域為導向所開發的教學教法累計3件、評量工具累計3件及行政配套措施累計2件 |
建置及開發跨領域為導向所開發的教學教法累計4件、評量工具累計4件及行政配套措施累計2件 |
|||
國際移動 | 4.學生國際移動能力之提升及成效 | 1.師、生出國交流人數、比例、成長率 | 教師人數 |
9 |
9 |
10 |
10 |
10 |
10 |
|
教師比例 |
1.69%(9/532) |
1.69%(9/532) |
1.88%(10/532) |
1.88%(10/532) |
1.88%(10/532) |
1.88%(10/532) |
||||
學生人數 |
3 |
150 |
180 |
180 |
210 |
210 |
||||
學生比例 |
0.05%(3/6,518) |
2.30%(150/6,518) |
2.76%(180/6,518) |
2.76%(180/6,518) |
3.22%(210/6,518) |
3.84%(250/6,518) |
||||
2.師、生來臺交流人數、成長率 | 教師人數 |
0 |
5 |
5 |
8 |
8 |
8 |
|||
學生人數 |
0 |
25 |
30 |
30 |
35 |
40 |
||||
3.雙聯學制學生人數、比例、成長率 | 人數 |
3 |
3 |
3 |
4 |
4 |
4 |
|||
比例 |
0.04%(3/6,518) |
0.04%(3/6,518) |
0.04%(3/6,518) |
0.06%(4/6,518) |
0.06%(4/6,518) |
0.06%(4/6,518) |
善盡社會責任
【共同績效指標】 | ||||||||||
面向 | 關鍵能力 | 指標 | 衡量方式 | 樣態 | 111年現況值 | 112年目標值 | 113年目標值 | 114年目標值 | 115年目標值 | 116年目標值 |
善盡社會責任 | 社會參與 | 5.社會參與能力提升及成效 | 1.學生修畢社會參與課程人數、比例、成長率 | 人數 |
1,310 |
1,361 |
1,413 |
1,466 |
1,518 |
1,571 |
比例 |
24.8%(1,310/5,274) |
25.8%(1,361/5,274) |
26.8%(1,413/5,274) |
27.8%(1,466/5,274) |
28.8%(1,518/5,274) |
29.8%(1,571/5,274) |
||||
2.學校建構韌性校園以面對外在環境(含天災、疫情等)衝擊之策略(含永續發展) | 質性 |
已透過高醫書院教育、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及USR-Hub等策略的推行,帶領學生反思社會及永續發展議題,引導學生建立對周遭社會與環境議題的關心,並尋求創新解決方案。另因應疫情時代,已建置校園防疫系統及視訊教學直播設備並升級數位平台軟硬體,亦打造19間智慧教學場域,實踐防疫不停學,學習不中斷 |
除培養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將SDGs永續發展目標化為校園日常外,亦將持續優化智慧教學場域及數位學習環境,並完成重要網路設備備援建置達30%及重要資訊服務備援機制達35%,以確保教學零障礙且學習不間斷。更將強調環保減廢、智慧節能及風險管理機制,設定每年節電率1.2%、綠色採購金額500萬元及舉辦2次防災演練等目標,並隨時因應環境變化配合啟動緊急校級政策,共同致力打造智慧綠校園 |
除培養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將SDGs永續發展目標化為校園日常外,亦將持續優化智慧教學場域及數位學習環境,並完成重要網路設備備援建置達45%及重要資訊服務備援機制達50%,以確保教學零障礙且學習不間斷。更將強調環保減廢、智慧節能及風險管理機制,設定每年節電率1.2%、綠色採購金額550萬元及舉辦2次防災演練等目標,並隨時因應環境變化配合啟動緊急校級政策,共同致力打造智慧綠校園 |
除培養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將SDGs永續發展目標化為校園日常外,亦將持續優化智慧教學場域及數位學習環境,並完成重要網路設備備援建置達60%及重要資訊服務備援機制達65%,以確保教學零障礙且學習不間斷。更將強調環保減廢、智慧節能及風險管理機制,設定每年節電率1.25%、綠色採購金額650萬元及舉辦2次防災演練等目標,並隨時因應環境變化配合啟動緊急校級政策,共同致力打造智慧綠校園 |
除培養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將SDGs永續發展目標化為校園日常外,亦將持續優化智慧教學場域及數位學習環境,並完成重要網路設備備援建置達75%及重要資訊服務備援機制達80%,以確保教學零障礙且學習不間斷。更將強調環保減廢、智慧節能及風險管理機制,設定每年節電率1.3%、綠色採購金額650萬元及舉辦2次防災演練等目標,並隨時因應環境變化配合啟動緊急校級政策,共同致力打造智慧綠校園 |
除培養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將SDGs永續發展目標化為校園日常外,亦將持續優化智慧教學場域及數位學習環境,並完成重要網路設備備援建置達90%及重要資訊服務備援機制達95%,以確保教學零障礙且學習不間斷。更將強調環保減廢、智慧節能及風險管理機制,設定每年節電率1.35%、綠色採購金額750萬元及舉辦2次防災演練等目標,並隨時因應環境變化配合啟動緊急校級政策,共同致力打造智慧綠校園 |
產學合作鏈結
【共同績效指標】 | ||||||||||
面向 | 關鍵能力 | 指標 | 衡量方式 | 樣態 | 111年現況值 | 112年目標值 | 113年目標值 | 114年目標值 | 115年目標值 | 116年目標值 |
產學合作鏈結 | 問題解決 | 6.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及成效 | 1.UCAN共通職能「問題解決」之前後測分數 | - |
前測3.96 |
前測3.96 |
前測3.96 |
前測3.96 |
前測3.96 |
前測3.96 |
後測4.06 |
後測4.07 |
後測4.08 |
後測4.09 |
後測4.10 |
後測4.11 |
2.學生參與實習人數、比例、成長率 | 人數 |
1,216 |
1,216 |
1,216 |
1,216 |
1,216 |
1,216 |
|||
比例 |
23.1%(1,216/5,274) |
23.1%(1,216/5,274) |
23.1%(1,216/5,274) |
23.1%(1,216/5,274) |
23.1%(1,216/5,274) |
23.1%(1,216/5,274) |
||||
3.大學校院產學合作培育博士及研發人才計畫參與之人數、比例、成長率(未獲本計畫補助者,免填) | 人數 |
2 |
1 |
1 |
1 |
1 |
1 |
|||
比例 |
0.6%(2/313) |
0.3%(1/313) |
0.3%(1/313) |
0.3%(1/313) |
0.3%(1/313) |
0.3%(1/313) |
||||
4.學校因應彈性學制及學生職涯轉銜輔導機制 | 質性 |
已訂定有暑期開班辦法、跨領域學分學程設置辦法、推動微學分課程要點,及升職涯輔導機制 |
每年結合寒暑假開辦學術與產業實務導向之培訓或課程至少3門,並辦理個別化履歷寫作指導或模擬面試至少2場;另連結各項問卷分析學生實習滿意度,每年產出相關分析報表1份,並回饋至實習場域或課程內容改善參酌,以縮短學用落差 |
每年結合寒暑假開辦學術與產業實務導向之培訓或課程至少5門,並辦理個別化履歷寫作指導或模擬面試至少2場;另連結各項問卷分析學生實習滿意度、UCAN專業職能前後測,每年產出相關分析報表1份,並回饋至實習場域或課程內容改善參酌,以縮短學用落差 |
每年結合寒暑假開辦學術與產業實務導向之培訓或課程至少8門,並辦理個別化履歷寫作指導或模擬面試至少2場;另連結各項問卷分析學生實習滿意度、UCAN專業職能前後測,及畢業生流向追蹤問卷(專業能力與工作相符程度),每年產出相關分析報表1份,並回饋至實習場域或課程內容改善參酌,以縮短學用落差 |
每年結合寒暑假開辦學術與產業實務導向之培訓或課程至少10門,並辦理個別化履歷寫作指導或模擬面試至少2場;另連結各項問卷分析學生實習滿意度、UCAN專業職能前後測,及畢業生流向追蹤問卷(專業能力與工作相符程度),每年產出相關分析報表1份,並回饋至實習場域或課程內容改善參酌,以縮短學用落差 |
每年結合寒暑假開辦學術與產業實務導向之培訓或課程至少12門,並辦理個別化履歷寫作指導或模擬面試至少2場;另連結各項問卷分析學生實習滿意度、UCAN專業職能前後測,及畢業生流向追蹤問卷(專業能力與工作相符程度),每年產出相關分析報表1份,並回饋至實習場域或課程內容改善參酌,以縮短學用落差 |
提升高教公共性
【共同績效指標】 | ||||||||||
面向 | 關鍵能力 | 指標 | 衡量方式 | 樣態 | 111年現況值 | 112年目標值 | 113年目標值 | 114年目標值 | 115年目標值 | 116年目標值 |
提升高教公共性 | - | 7.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進入公立大學就讀比例逐年提升情形(私校免填) | 1.學雜費減免人次 | 人次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2.弱勢學生助學金人數 | 人次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
3.新住民、新住民二代人數 | 人次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私校免填) |
|||
8.透過輔導機制協助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人數情形 | 1.各類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經濟與生活輔導人數、比例、成長率 | 人數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接受經濟與生活輔導314人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接受經濟與生活輔導265人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接受經濟與生活輔導270人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接受經濟與生活輔導275人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接受經濟與生活輔導280人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接受經濟與生活輔導285人 |
||
比例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接受經濟與生活輔導比例49%(314/629)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接受經濟與生活輔導比例42%(265/629)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接受經濟與生活輔導比例42%(270/629)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接受經濟與生活輔導比例43%(275/629)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接受經濟與生活輔導比例44%(280/629)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接受經濟與生活輔導比例45%(285/629) |
||||
2.各類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之輔導措施 | 質性 |
強化多元友善入學機制,完善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之行政支持系統 |
透過各類說明會及座談會宣傳,以利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取得各項獎助學金資訊 |
經由全校系院導師機制,達到宣傳協助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之輔導措施 |
提供課業及國考輔導、學伴互助等學習面向資源,營造學習環境 |
提供身心諮商與職涯輔導等身心就業面向資源,打造韌性體質 |
提供獎學金、補助金、專屬場域等生活與環境面向資源,以學習取代工讀 |
|||
9.輔導原民生及推動全民原教成效 | 1.定期召開諮詢委員會議及校內跨單位合作機制 | 質性 |
.定期開啟諮詢委員會,新增內外部委員,擴大參與度。 2.結合本校行政與教學單位,合作辦理社區服務及友善校園活動。 |
1.完善原住民學生之行政支持系統。 2.進行全系院教職員、學生原資中心業務宣導。 3.與1學系進行原住民族教育相關活動。 |
1.擴大校園原住民文化多元展示管道。 2.累計與2學系進行原住民族教育相關活動。 |
1.加強和校內學生社團合作。 2.累計與3學系進行原住民族教育相關活動。 |
1.加強和校內國際處外籍學生、學務處僑外學生連結。 2.累計與4學系進行原住民族教育相關活動。 |
1.與校內國際處、學務處等單位,合作辦理校際性文化交流展演活動(含歷年成果呈現)。 2.累計與5學系進行原住民族教育相關活動。 |
||
2.辦理全民原教相關活動場次 | 場次 |
1 |
2 |
2 |
3 |
3 |
3 |
|||
推動校務研究 | - | 10.校務研究落實情形 | 執行校務研究,產出年度大學問責報告(包含年度校務議題分析成果),藉由分析結果,提供規劃與推展校級校務策略之實證資料,永續校務發展 | 質性 |
完成年度問責報告1份,以及至少5件年度校務議題分析成果,藉由分析,提供校務的推展與策略規劃提供校務策略規劃與推動之事證數據 |
完成年度校務問責報告1份,以及至少5件校級校務議題分析,提供校務策略規劃與推動之事證數據) |
完成年度校務問責報告1份,以及至少5件校級校務議題分析,提供校務策略規劃與推動之事證數據 |
完成年度校務問責報告1份,以及至少6件校級校務議題分析,提供校務策略規劃與推動之事證數據 |
完成年度校務問責報告1份,以及至少6件校級校務議題分析,提供校務策略規劃與推動之事證數據 |
完成年度校務問責報告1份,以及至少6件校級校務議題分析,提供校務策略規劃與推動之事證數據 |
執行教師教學力與學生關鍵能力議題之分析,產出成效評估報告,以反饋機制,提供提升與優化教學力與關鍵能力之事證數據 | 質性 |
完成教師教學力及學生關鍵能力成效相關議題5件並提供相關改善建議 |
完成6件教師教學力與學生關鍵能力成效相關議題之成效評估,並提供相關改善建議 |
完成7件教師教學力與學生關鍵能力成效相關議題之成效評估,並提供相關改善建議 |
完成8件教師教學力與學生關鍵能力成效相關議題之成效評估,並提供相關改善建議 |
完成9件教師教學力與學生關鍵能力成效相關議題之成效評估,並提供相關改善建議 |
完成10件教師教學力與學生關鍵能力成效相關議題之成效評估,並提供相關改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