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永續不只一夏-那瑪夏及國際偏鄉永續發展計畫-主軸一
「教師專業成長社群-認識原住民族-高醫與原鄉永續合作計畫-偏鄉物理治療 All In One」
活動名稱 |
教師專業成長社群-認識原住民族:高醫與原鄉永續合作計畫-偏鄉物理治療 All In One |
|
活動日期 |
114年04月11日 (星期五) |
|
活動時間 |
12:00~14:00 |
|
活動地點 |
國研大樓IR628 |
|
活動參與對象 |
計畫教職員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29人 |
|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長期以來偏鄉面臨醫療資源匱乏與人口老化的雙重挑戰,尤其醫療人力的短缺更顯得迫切。因此,偏鄉物理治療在改善當地居民的健康、減少疾病或傷害後遺症、提升生活品質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次教師成長社群邀請康毅物理治療所負責人 陳峰毅物理治療師,分享他在偏鄉物理治療領域的豐富經驗與最新實務知識。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陳峰毅物理治療師是六龜區首位執業的物理治療師,服務涵蓋桃源、那瑪夏、茂林等偏遠地區,常因應個案需求每月奔波旗美九區。陳峰毅老師分享說,偏鄉的物理治療師多為輪流進駐,難以長期駐點。而陳峰毅老師的康毅物理治療所之設立,源於八八風災後六龜衛生所重建,重建後,不僅增設牙科與洗腎中心,也有了全國首例設置於衛生所內的物理治療所。陳峰毅物理治療師花大量時間跑照,和多個公家機關協調,終於在106年克服層層困難,完成康毅物理治療所的設立。由於偏鄉與市區復健流程不同,加上醫生的門診次數有限,因此病患常常超出負荷量。此外,為減少偏鄉兒童復健奔波,治療所也提供小兒復健服務,雖名額有限,但已有多名孩童因此恢復正常行動。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深入了解陳峰毅物理治療師於六龜區的服務歷程,會對偏鄉復健治療有更深刻體會。他身為六龜首位執業的物理治療師,因應長照2.0及地方需求,奔走於偏鄉,為偏鄉提供難能可貴的復健服務。不僅服務偏鄉長者,更幫助當地需復健的小朋友,彌補偏鄉資源的不足。即使面對交通困難、人力不足及場域限制,他仍堅持投入,令人感佩,也體會到醫療人員在第一線所承擔的責任與使命。 |
||
四、 活動花絮: |
||
|
|
|
世芬老師引言 |
陳峰毅老師分享偏鄉復健流程 |
|
|
|
|
上課情形 |
陳峰毅老師分享偏鄉物理治療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