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下的大學社會責任-環境教育與健康促進永續發展計畫(USR)
主軸一 人才培育-跨域創新 培育專業人才,跨域在地實踐
「114年度室內空氣品質人才培育」
活動名稱 |
「114年度 室內空氣品質人才培育」 |
|||||||||||||
活動日期 |
114年08月11日-114年08月12、18日 |
|||||||||||||
活動時間 |
早上8:00至下午5:00 |
|||||||||||||
活動地點 |
高雄醫學大學 濟世大樓CS701教室、圖書館階梯展演區與後棟一樓 |
|||||||||||||
活動參與對象 |
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學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18人 |
|||||||||||||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空氣、陽光、水是生命三大要素,空氣品質更牽動著生命體的枯榮。循著季風的方向,緩緩揭露空氣的真實狀態,而高雄大林蒲與林園石化工業區周邊居民,長期處於污染環境,健康與身心深受威脅。針對環境污染,首先需認知與評估汙染源與汙染濃度,進而擬定汙染防治策略,此計畫的目的培育室內空氣品質人才,培育之人才將應用所學,改善室內品質。 教育的目的,為培育學生的能力,符合就業市場的需求。近年來國人對於室內品質的重視,政府於民國100年制訂「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為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以維護國民健康;此法規第九條規範公告場所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應置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專責人員,制訂空氣品質維護管理計畫,執行管理維護。因此,公共衛生學系學生或他系學生有興趣於參加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人員訓練課程,能實際運用相關技能,進行場域室內空氣品質檢驗量測與評估、使學員們可以即時學以致用,瞭解室內空氣品質的良窳。經過培訓的學生可協助汙染區或一般民眾瞭解汙染源,與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增進生活品質。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授課教師透過與同學分享其在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經驗,介紹室內空氣品質與管理概論、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制度與建置、室內空氣品質之檢驗測定、室內空氣品質改善管理與控制技術(包含:室內裝修與通風系統改善及更新、污染來源控制及清淨設備之應用等)、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法規概論,提供學員學習,使其具備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之學理知識。除了口頭授課,更運用室內空氣品質查核檢測進行現場實作,學員所學之專業知識能有效應用於實務。使參訓學員能順利取得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專責人員證照,擔任相關職務,持續提升相關技能,並增加就業機會。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回收問卷數:18份 整體滿意度:100%
心得與建議之彙整: 2.教室空調提供時間較上課時間短。 3.建議未來若遇颱風假或天災停班課時,可改為線上授課,以方便外地學員參與。 |
||||||||||||||
四、 活動花絮: |
||||||||||||||
|
|
|||||||||||||
圖說一: 講師課程教學 |
圖說二: 講師課程教學 |
|||||||||||||
|
|
|||||||||||||
圖說三:室內空氣品質巡查檢驗實作 |
圖說四:術科考試:討論測量點 |
|||||||||||||
|
|
|||||||||||||
圖說五: 術科測驗:量測室內二氧化碳濃度 |
圖說六: 大合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