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開始: 2025-06-10
活動日期結束: 2025-06-10
永續發展目標: SDG4優質教育

114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教學創新精進構面-核心議題二:人本深耕跨域創新

「以人為本之專業倫理:職能治療倫理學」

活動名稱

以人為本之專業倫理:職能治療倫理學

活動日期

114610日(星期二)

活動時間

10101200

活動地點

本校濟世大樓五樓CS503教室

活動參與對象

全校教師、職能治療學系大三學生

活動參與人數

48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職能治療倫理學」為職能治療學系第三學年下學期的課程,為學生進入四年級全年臨床實習做好專業態度的人本教育培育準備。職能治療對於倫理的重視,在2016年版的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所制訂的最低課程標準中,強調納入專業倫理與態度的重要,因此本學系亦在105學年度起將此課程納為必修課程,期待學生在知識面、行為面、態度面皆能符合倫理規範並有基本的倫理敏感度與倫理分析判斷能力。課程採用講解與翻轉教學,最後需自製成果影片來顯示其學習成效。成果影片發表需先撰寫劇本,經校外專家預審並給予修改意見,討論後方能拍攝,利用影片製作來呈現課程成效的主要目的在於:

1. 瞭解學生對於專業倫理、學術倫理背景知識與概念的掌握。

2. 藉由劇本的撰寫與影片演出,讓學生實際演練面臨倫理議題時的情境、可能的選擇、以及決策判斷。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在一學期的倫理學課程之後,學生以影片作為成果發表,每一短片片長8分鐘為限。學生在拍片之前需要先行撰寫劇本,劇本需包含(但不限)以下幾項要點: 劇名、主題、角色分配、參與人員、核心概念、觀看者學習目標、完整劇情詳述(包含台詞)、倫理情境、劇本編寫之參考文獻,以確認學生能將課堂知識轉化成情境運用,並加以評析。學生拍影片模擬情境時,即為一場虛擬倫理故事的重述,讓學生能夠換位思考各種倫理思辨。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一)    量化指標(五點量表):

項目

平均滿意度

1.本次活動的日期及時段安排

4.49

2.本次成果發表的形式與進行方式

4.70

3.本次活動對我在溝通能力上的助益

4.43

4.本次活動對我在同理心上的助益

4.45

5.此活動對我在反思能力的助益

4.60

6.此活動對復原力(resilience)的助益

4.23

7.您對本場活動整體感覺

4.62

(二)    質性指標:
學生的回饋如下:

1. 這是一堂有趣也沒有壓力的課程。

2. 謝謝老師,期望未來實習或執業時我能落實OT的倫理道德。

3. 謝謝老師的指導與回饋!

4. 謝謝老師用很活的方式讓我們學習!非常喜歡!

5. 謝謝老師的指教!

另外學生也提到從課程中能更加清楚未來在和個案家屬互動中可能會遇到哪些情況,以及在這些情境中會有哪些倫理議題值得省思;對於專業的期待以及實際執行上的落差。透過這次機會,讓我們能夠在實習前先審視自己的不足,並且利用剩餘的時間加強自我,以面對未來臨床場域的挑戰。

四、 活動花絮:

第一組倫理學影片發表

第二組倫理學影片發表

第三組倫理學影片發表

第四組倫理學影片發表

第五組倫理學影片發表

第六組倫理學影片發表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