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開始: 2024-10-26
活動日期結束: 2024-12-05
永續發展目標: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4優質教育

113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永續不只一夏-那瑪夏及國際原鄉永續發展計畫-主軸三

「物理治療跨專業團隊活動暨社區無障礙長照環境盤點」

活動名稱

物理治療跨專業團隊活動暨社區無障礙長照環境盤點

活動日期

113/10/26()-10/27()11/23()-11/24()11/28()12/5(),共四梯次。

活動時間

07001600

活動地點

那瑪夏、屏東三地門青葉社區

活動參與對象

本校師生、業師

活動參與人數

本校教師3人、物治系學生22人、業師1人、助理1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健康資源可及性對地理位置和生活型態特殊的山地鄉原民長輩而言,一直是追求在地健康老化的重要議題。本活動透過主題式討論、主題演講,培養物理治療學系、運動醫學系、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及相關科系人才,前往偏鄉場域以跨專業合作模式進行物理治療暨跨專業團隊居家直送服務,此外,透過盤點在地可改善場域,減少外在因子導致之跌倒或行動限制,以增進行動環境安全。具體任務目標如下:

l   培育學生文化敏感度:融入文化安全相關課程之教學與學習活動,期許能培養學生具備文化安全相關知能,確保原住民族於健康照護領域中獲得公平、適當之健康服務。

l   輔具維修技能:提升學生和社區成員對輔具維護和修理的實際操作能力。確保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有效使用輔具,減少因輔具損壞或不當使用所導致的健康問題。

l   居家物理治療直送:針對居家長照個案,解決健康照護與自立問題,並進行物理治療及跨專業團隊服務。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l   甲仙、那瑪夏(10/26-10/2711/23-11/24)

本活動共有兩梯次,由吳佩紋物理治療師帶領同學們前往甲仙和那瑪夏進行物治直送活動。第一梯次為10/26-10/27兩天。第一天上午先到甲仙日照中心,幫日照中心的做身體功能的檢查,下午則前往拜訪個案並進行個案的居家物理治療活動,先拜訪甲仙五里埔的個案,再接著前往拜訪那瑪夏青山巷的個案。第二天前往那瑪夏的長老教會,以教會禮拜結束的長者為對象,原先預計進行肌力活動與有氧健康操,但由於現場環境不如預期,改為衛教和身體檢測。
第二梯次(11/23-11/24)第一天上午先到那瑪夏的長老教會,為當地居民進行基礎的健康測試,另外,由於到現場後發現孩童很多,因此還臨時加入了唱跳的體操,讓孩童和老人可以一起做運動。結束教會的行程後,第一天下午和第二天去探訪了那瑪夏、小林、甲仙等偏鄉的個案,幫他們進行基本的功能治療和輔具改善。

l   屏東三地門青葉社區(11/2812/5)

本次活動由吳佩紋物理治療師、物治系蕭世芬助理教授、長照碩林子郁助理教授帶領物理治療系22位學生前往青葉社區進行物治直送活動,分為兩梯次,各一日。第一梯次先對社區長者進行體適能及身體數值檢測,結束後接著前往三地門鄉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和部落社區觀摩。第二梯次則實際帶長者們進行活動,活動有以老化為主題的衛教活動,比較靜態的認知活動、手部運動、健口操,以及動態的有氧活動。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l   來自學生的回饋:「除此之外,我深刻體會到「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即治療計畫不僅是根 據專業知識制定,更需要根植於對患者生活情境與需求的理解。未來,我希望  能更加細緻地考量患者的背景、偏好與身體能力,並提供能融入日常生活的治 療方案,真正幫助他們提升生活質量。同時,我也希望持續鍛煉自己臨場應變 與調整策略的能力,讓專業服務能更靈活地應對各種情境與挑戰。這次的經驗讓我更加堅信,物理治療師的價值在於將專業轉化為患者生活中具體而有意義 的改善,而這正是我未來努力的方向。」

l   來自學生的回饋:「這次的經驗不僅提升了我的專業技能,更讓我理解到如何以更有耐心與同 理心的方式與長者互動。我明白,關心的不僅是數據本身,更是透過細緻的溝 通,拉近與長者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懷。這次的服務經驗對我 未來的專業學習與實務應用,都是一份寶貴的收穫。也是此門課程不可或缺的 一塊拼圖。」

一、 活動花絮:

圖片1

圖片2

在教會替長者進行健康測試

參訪甲仙日照中心

圖片3

圖片4

身體狀況測量

帶領長者進行動態活動

圖片5

圖片6

基本身體數值檢查

參訪那瑪夏長照機構

圖片7

圖片8

偏鄉個案訪視(1)

偏鄉個案訪視(2)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