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教深耕計畫第一期及第二期第一階關鍵性經費支持下,本校成功奠定以「人本關懷」、「跨域創新」及「智慧健康」為核心的發展基礎,不僅提升在健康福祉與智慧健康領域的影響力,更以具體成果展現對教育品質與社會責任的承諾。對內,建構人本化課程地圖,融入同理、反思、溝通與復原力,培養學生人本化跨專業能力。同時,逐年增加學生修讀程式設計與人工智慧學程及跨域()學程比例,強化學生資訊科技及跨領域與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制定完善的支持系統,從經濟協助到個別化輔導,顯著提升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學習成效,縮小教育資源差距,體現教育平權的核心價值。對外,本校透過卓越的學術與社會表現獲得國際肯定,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於「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指標屢創佳績,逐步鞏固在健康促進與永續發展中的影響力。

然而,在後疫情時代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驅動下,本校意識到智慧健康與教育永續的深遠挑戰與機遇。同時,借鑑國立臺灣大學推動「未來大學」的啟示,本校深刻理解高等教育在快速變遷的社會與教育需求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並充分認知全球化、數位化與永續發展浪潮對學術發展與教育模式的深層影響。為此,本校提出需深入思考之四大核心問題:(1) 數位科技與智慧化的快速發展,加速教學模式與學習型態的轉變,不僅對教師的教學專業帶來挑戰,也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更高的自主性、靈活性及跨域探索能力;(2) 全球與地方需求多樣化,特別是在精準健康與智慧醫療的快速發展下,大學應著力培養學生跨領域協作與問題解決能力,並具備堅韌的適應力,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與挑戰;(3)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的雙重壓力,學校應積極制定符合國際標準的減碳目標,並培養教職員生具備永續素養及碳足跡管理能力;(4) 學校長年來致力於消弭教育機會差異,確保經文不利學生及原民生能平等享有教育資源,並積極推動性別意識融入校園文化,打造友善與尊重多元的校園環境,未來應持續深化教育平權與性別平等,進一步培育健康醫療與智慧科技等傳統性別刻板領域中的多元性別專業人才,創造更加公平與包容的學習場域。

基於前述「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的卓越基礎及問題分析,並結合現任校長的治校新局,本校於第二階段計畫提出多項新興政策,包含多元彈性教育、AI專才關鍵課程/學程、漸進式全英語教學,及設立「校務永續發展處」實踐韌性治理邁向永續發展。同時,建構AI生態系統培育跨域AI人才、發展精準運動醫學、腦神經科技與科技輔具助力臺灣全齡健康,並推動平等共學與智庫治學,實踐知識創新、社會公平與教育公共性。期透過這些政策積極回應時代需求,進而趨動醫學教育創新與人才培育的多元升級。整體計畫以「培育智慧健康與永續韌性的前瞻人才」為目標,聚焦三大重點策略─強化校園永續韌性力、培力智慧健康關鍵力、永續社會價值行動力,並據以開展四大構面計畫(含24項核心議題)及2項專章支持,期許培養學生具備應對未來智慧健康產業的關鍵力,及履踐永續發展目標的行動力,迎向臺灣精準健康產業新世代,成為國家政策的中流砥柱。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