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 |
質性研究教學經驗傳承工作坊 |
|
活動日期 |
114年06月16日(星期一) |
|
活動時間 |
09:00-12:10 |
|
活動地點 |
第一教學大樓4樓 N427會議室 |
|
活動參與對象 |
全校教職員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39 |
|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本工作坊將帶領參與者一步步了解並實作質性研究的重點方法。首先,透過介紹不同的質性研究法,幫助學員了解各方法的特色與適用時機,找到最適合自己研究的方向。接著,運用「概念圈」的方式,協助學員理清研究主題、對象與脈絡之間的關係,建立清楚的研究架構。 在「訪談大綱與實作」單元中,學員將學習如何設計訪談問題,並實際演練訪談,提升提問與現場互動的能力。之後的「參與觀察與實作」課程,將透過實地模擬,引導學員掌握觀察技巧與紀錄重點。 針對資料分析部分,講師將分享自創的系統式分析方法,幫助學員有條理地整理資料、歸納主題,提升分析效率與精準度。最後,在「書寫、文獻整理與投稿」單元中,將說明如何整理文獻、撰寫報告與投稿期刊,讓學員具備完整的研究與發表能力。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本工作坊邀請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許敏桃教授擔任主講,分享其多年從事質性研究與教學的實務經驗。課程設計以循序漸進方式,帶領學員從認識質性研究方法開始,逐步建立研究概念與設計能力,並透過訪談與觀察等單元強化操作技巧。許教授亦將親授其自創的系統式資料分析法,協助學員掌握清晰的分析流程,提升研究效率與深度。此外,課程也涵蓋質性研究的寫作與投稿技巧,幫助學員有效整理並發表研究成果。最後,將透過實作方式教導學員進行質性觀察,強化學員在真實情境中的實務應用能力。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1.本活動整體滿意度為:97.1% 2.本活動最能夠提升的關鍵能力為:人文關懷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跨領域能力 3.本活動融入的STEAM元素為:S:科學、A:藝術、人文、T:技術 4.本活動符合的聯合國SDGs指標為:SDG4 優質教育 5. 請您簡述今天最有印象的內容: 透過研究過程,講師以畢生所學創建個人的知識體系、訪談技巧與資料整理技巧、老師豐富的研究經驗和成果、描述所選的瓜子。 "6-1.未來舉辦本系列活動,您是否會推薦其他人參與?"是100% 6-2. 承上題,請問原因是?有助研究與教學、對質性研究有較明確執行方向、對於教學及人生感悟均很有幫助。 7. 未來還希望舉辦哪些活動?或邀請哪位講師?無 "8. 其他意見與建議":無 |
||
四、 活動花絮: |
||
|
|
|
講師介紹質性研究概念 |
分享實際訪談錄音注意事項 |
|
|
|
|
分享質性書寫/閱讀方式 |
學員實作練習(找出不一樣形狀的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