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開始: 2025-05-04
活動日期結束: 2025-05-04
永續發展目標: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4優質教育

114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空污下的大學社會責任-環境教育與健康促進永續發展計畫

「歷史記憶、空間、健康與正義」

活動名稱

「歷史記憶、空間、健康與正義」

活動日期

11454(星期日)

活動時間

081018:30

活動地點

沿海六里/紅毛港

活動參與對象

修課學生

活動參與人數

27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讓學生從實際探訪面臨因工業開發造成遷村議題的聚落中,了解當地居民面對的現況,以及過去與現在生活因遷村政策造成了什麼影響。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在這場特別的田野學習旅程中,學生們不只是坐在教室裡聽講,而是親身踏上土地,走進一個被工業開發壓力環伺的大林蒲。由在地的里長與居民代表親自引路,他們穿梭在狹窄巷弄與工業管線交錯的村落中,一邊聽著長者娓娓道來從前的生活樣貌,一邊親眼看見石化廠區與民宅僅咫尺之隔的震撼畫面。

這不只是觀察,而是一場深度的對話。學生們與當地居民面對面地交流,聆聽他們談論對家鄉的深厚情感,也聽他們訴說著開發計畫帶來的矛盾與無奈。有人堅持留下,守住祖厝與漁港的記憶;也有人無奈面對可能遷村的未來,心中充滿徬徨與複雜的情緒。在大林蒲的居民眼裡,遷村後的未來充滿著未知,那些曾為日常的點點滴滴,如一片片拼圖般散落在記憶中,與工業開發不斷具現的現實交錯。

透過對比紅毛港(已遷村)與大林蒲(未遷村)的現況,學生們不只是在戶外學習,更是站在歷史轉折點上,體會什麼是「今非昔比」。他們看到的不只是地貌的變化,而是一個社區的命運如何被產業政策牽動、連根拔起的同時,文化、記憶與身份感也面臨考驗。

最後,學生們將這一整天的震撼與思索,化為一件件藝術作品。他們用照相、拼貼或繪畫,描繪出他們眼中的田野——有矛盾、有堅韌、有無聲的吶喊。他們不只是學習者,更是見證者與紀錄者,將所見所感轉化為感動人心的創作。這場活動不只是學習,更是令人觸動的社會行動,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學生都會帶著新的理解與責任,重新思考「開發」與「生活」、「進步」與「記憶」之間的困境與選擇。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 心得報告,展現對於(不)健康環境的認識與省思:踏查心得

- 表單填寫:踏查經驗回饋

四、 活動花絮:

圖片1

圖片2

大合照

紅毛港文化園區參觀

圖片3

圖片4

紅毛港文化園區

藝術創作:記憶中的大林蒲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