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善盡社會責任構面-核心議題三
「共創永續共好-高醫大學城」
活動名稱 |
變遷社會下的家庭議題--『兒童福利服務中心』機構參觀教學 |
||||||||||||||||||||||||||||||||||||||||||||||||
活動日期 |
113年5月2日 |
||||||||||||||||||||||||||||||||||||||||||||||||
活動時間 |
13:00~15:00 |
||||||||||||||||||||||||||||||||||||||||||||||||
活動地點 |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 |
||||||||||||||||||||||||||||||||||||||||||||||||
活動參與對象 |
醫社系師生學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46 人 |
||||||||||||||||||||||||||||||||||||||||||||||||
l 活動重點及目的: 因應總統強調社會安全網補漏網之宣示,及中央「建立更堅強的家庭與社區永續支持體系」之深化「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模式,乃於課程中融入政策相關家庭議題。期待透過系列的議題討論,啟發學生與社區幹部意識到變遷社會下,促進家庭健康工作的落實與永續實踐之重要性,進而發展跨領域合作能力,並精進對社區脆弱家庭預警機制的認識。 l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1. 簡報介紹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使學生瞭解其服務提供現況及相關實務内容。 2. 藉由參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使學生更深入了解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不同服務與理念。參觀内容包含地下一樓的 7至未滿12歲兒童育樂室、3D童樂室、感覺統合室;一樓的0至未滿2歲探索室;二樓的 0至未滿7歲親子遊戲室、教玩具操作室、親子圖書室。 3. 在活動過程中,同學有機會在不同的設施體驗,回顧兒時記憶,並藉此體驗思考兒童在不同年齡不同階段需要什麽樣的刺激與訓練,看見對兒童家庭多面向支持,包括教育、心理健康和社會融合…,幫助兒童建立穩固的發展基礎。此外,亦初步認識通報轉介中心功能,了解兒童服務使用者相關處遇。 l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一)量化資料整理
(二)質化資料整理: 1. 在參訪高雄市政府兒童福利服務中心時,我最深刻的學習是了解到該中心如何透過各種親職教育課程和活動,支持育兒家庭並促進兒童發展。特別是他們對0至6歲兒童發展黃金期的重視,以及提供早期療育服務的努力,讓我印象深刻。這些服務不僅幫助家長掌握孩子的發展狀況,還透過生動活潑的方式分享育兒知識,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2. 以前沒有接觸過相關的福利服務和機構,藉由一開始社工的簡介,更清楚的知道機構提供的服務項目、宗旨內涵、管理結構,再加上透過參觀機構環境,看到牆上貼著服務資訊的海報,印象更深刻,日後可以學習如何運用相關資源 3. 覺得大二參訪跟大一時的參訪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觸,大二時去機構參訪,更有一種聽的更深入的感覺! 4. 在未學習之前,認為早療照顧的孩子都是像唐氏症或小兒麻痺等等。但是透過此次的學習,我知道認知發展障礙只是其中一種,還有語言溝通障礙等等。而語言溝通障礙的小孩越來越多,是因為現在科技發達,人手一台手機,小孩也不避免的會接觸到,而這也使小孩慢慢的缺乏了語言能力。兒福中心不只是給有問題的孩子,更是給新手父母一個救命稻草。 5. 對於兒少家庭服務規劃、方案或活動設計的新認識包括了解到這些服務的多樣性和專業性。這些服務不僅提供課後照顧,還包括親職教育、親子活動、以及青少年生涯探索等,旨在促進兒童和家庭的整體福祉。此外,這些計畫強調了社區資源的整合和社區支持網絡的建立,這對於提升服務效果和家庭自我效能至關重要。 6. 更了解高雄兒童福利資源的分佈以及使用的情況,以及早療兒童在近年的需求轉變,中心如何去應變。 7. 在參訪過程中,看到中心的工作人員都非常尊重兒少,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中心還設有多個專門為兒少提供的活動空間,例如遊戲室、圖書室等,讓兒少可以在這裡自由玩耍和學習。 8. 認識到兒少家庭服務規劃需要全面考慮家庭環境、孩子需求和社區支持,並結合教育、心理健康和社會互動等多元方案,以促進兒童成長。 9. 原先以為這邊的功用就有點像是親子館,可能就是指提供給小朋友一個遊玩的空間,但中心也有介紹到他們也有以「巡護車」的方式,提供相關服務給偏鄉、無設立據點地區,讓在當地的小朋友也能使用到這些資源! 10. 沒想到兒福中心不僅僅只是針對兒少服務,連媽媽都照顧到了,尤其是坐月子服務讓我大吃一驚,甚至還有托育的服務,我覺得這樣的喘息照顧服務是很棒的規劃。 |
l 活動花絮:
圖一: 特殊境遇兒童通報與轉介 |
圖二: 每個家長應知兒福中心的育兒資源 |
圖三: 學習二手玩具回收的成功經驗 |
圖四: 從兒童利益思考親子館服務設計 |
活動名稱 |
變遷社會下的家庭議題--『兒童福利服務中心』機構參觀教學 |
||||||||||||||||||||||||||||||||||||||||||||||||
活動日期 |
113年5月15日 |
||||||||||||||||||||||||||||||||||||||||||||||||
活動時間 |
9:00-11:00 |
||||||||||||||||||||||||||||||||||||||||||||||||
活動地點 |
高市三民兒童早期療育發展中心(財團法人高雄私立博正兒童發展中心辦理) |
||||||||||||||||||||||||||||||||||||||||||||||||
活動參與對象 |
醫社系師生學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17人 |
||||||||||||||||||||||||||||||||||||||||||||||||
l 活動重點及目的: 因應總統強調社會安全網補漏網之宣示,及中央「建立更堅強的家庭與社區永續支持體系」之深化「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模式,乃於課程中融入政策相關家庭議題。期待透過系列的議題討論,啟發學生與社區幹部意識到變遷社會下,促進家庭健康工作的落實與永續實踐之重要性,進而發展跨領域合作能力,並精進對社區脆弱家庭預警機制的認識。 l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一、受訪者自我介紹並介紹中心之服務項目,使學生瞭解中心服務現況。通報與個案管理:如經通報有發展遲緩情形的孩子,早療專業人員主動與家長聯繫關懷,提供早期療育資訊,讓家長進一步瞭解。並整合醫療與教育資源,協助有需求的兒童連結聯合評估中心、復健資源、幼兒園、學前特殊班等轉銜服務,並持續追蹤與關懷。療育服務:日間托育服務:提供日間的教學服務,包括生活自理、認知學習及肢體運動訓練等,教保老師根據每個小朋友的發展狀況訂定個別的教學計畫。時段療育服務:因應兒童的需求及發展設計個別化的教學課程,並指導與協助家長學習將療育技巧運用在日常生活,每次課程約1個小時,每周上課1至2次。到宅療育服務:由專業人員直接到家教學並示範教養照顧的技巧,協助因特殊狀況無法外出接受療育的發展遲緩兒童能夠及時銜接療育服務。 二、學生提前準備訪談訪綱,透過訪談,學生對早療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透過受訪者之回饋作出更多深入的提問。訪綱如下: (一)服務輸送面: 1.有關IFSP個別化輔導計畫,計畫中所有成果目標都應是專業團隊與家庭共同討論且同意。請問: (1)社工在與家長共同討論成果目標優先順序排列時,會不會時常遇到與家長意見不合的情況產生?通常都該怎麼樣的去解決或調整? (2)若家長所期待的成果目標遠高於幼兒目前的情況,社工該怎麼與家長溝通及說服? 2.有關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FSP)撰寫指引手冊中指出至少每半年(依照各機構或服務方案 的規定)正式的開會進行回顧。檢核的過程可能目標已達成,或者是目標尚未達成,也有可能過程中有發現目標需要調整,這些都應該要記錄在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FSP)中。請問:在貴機構所執行的個別化家庭計畫中大概多久進行正式/非正式的檢核? 3.文獻中訂定策略時須考量「幼兒與家庭現有能力」、「達成/執行的環境條件與資源」、「機構或網絡單位能提供的協助」與「早期療育團隊成員的能力」以及「家庭是否同意也認同這樣的策略並願意落實」。請問:針對家庭的部分提問,雖然家長同意策略的進行,卻因平日其他事務繁忙而使幼兒缺乏家中自然環境刺激的話,社工該如何協助家長調整? 4.依據指引,社工得和家庭討論、整理家庭表達出來的需求及想要的服務後,才能擬定 IFSP,對幼兒的需求進行準確評估可能會面臨挑戰,特別是對於年幼的幼兒或存在多重需求(醫療、教育及社政資源等等)的幼兒而言。請問:那評估的過程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如何解決?評估通常要多久才能進入療程? 5.在建立夥伴關係之前,沒有朋友關係的互相尊重,或者是信任的感覺,感覺其實是很難建立起關係的,那要如何與家庭維持適當的專業界線,而又能讓家庭感受到他們的真誠關懷? 6.我們有在部分文獻、資料中看見早療社工可能會遇到「社工人力、量能不足」的問題,導致每位社工都必須負責相當龐大的個案量。因此想請問: (1)目前在高雄地區需要使用早療服務的個案大約有多少位? (2)在實務場域中若碰到如上述量能、人力不足的情況,社工對於早療服務的輸送或處遇會產生哪些問題及困難?那目前針對這些問題有相關的解決措施嗎?(如:機構針對此有何對策,或是政策推動等) (二)案家需求面(社工能如何幫助案家、應對政策等): 1. 我曾經在貴機構內擔任志工,我發現教保人員在面對新住民父母的時候會因為語言的障礙而無法表達清楚。這時候社工員應該要如何幫助教保人員或是其他早療的工作人員的訊息能夠正確地傳達給新住民家長? 2.請問您認為哪個方面的案家服務項目(經濟支援、心理健康支援、教育和技能培訓;日間托育、時段療育、到宅療育)需求最高或貴機構最難以提供此服務? 3.在查找的文獻中提到早療兒童家長的需求之一:親職壓力,會影響親職壓力的因素大致有經濟問題、社會支持是否足夠以及早療兒童的身心障礙程度等。請問您在遇到有較高親職壓力的個案家長時會如何協助?會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政策呢? 4.在目前接觸過的個案之中,有沒有個案需求是現在的制度(包含轉介醫療科部、物理職能語言功能評估、家庭功能...等方面)無法對應到的?如果有不足,請問您認為如何更新機制才能讓服務更具有可近性或是更有利於後續處遇? 5. 我在文獻中看到有許多父母不願將可能需要早期療育的孩子送進醫院進行評估,此時應該如何介入幫助有早療需求的孩子能夠受到評估並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l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一) 量化資料整理
(二)質化資料整理: 本次專訪高雄市政府三民早療中心社工督導,收穫或成長最多的學習是? 1. 了解到針對早療孩童評估的不易,一個小孩要做評估到接受治療需要花上3~6個月,實在是很久,每個家長都很重視自己的小孩,也擔心這等待的過程中會不會錯過最佳治療期,但就現實面來講,就算家長急也沒辦法,服務實在供不應求,這是很重要且需要被重視但難以解決的問題。 2. 本次專訪社工督導收穫最多的是,早療的社工需要有強大的變通能力以及非正式資源的能力。像是在面對新住民家庭的時候就要就可以使用手機的翻譯軟體來解決語言問題。再者,社工進行家訪的時候也可以依靠非正式資源,與里長一起合作幫助案主。 3. 覺得督導講解得非常清楚,讓我對早療這個領域有更新的認識,以前不太知道早療領域是做什麼,也不太知道什麼症狀是需要早療,所以通過督導的講解,我了解到原來早療分成哪些部分。 對於早療家庭個案管理實務的新認識是? 1. 前半部我們主要針對方法去詢問,比起在網路上查詢的資料,我們的也更加深入實務面,督導在過程中不斷強調時效的重要性和社工機關的產能以及聯評審核時間。後半段問題則是針對需求,我認為社工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學習正確方法的實施方式就是我們的課題。 2. 在實務上的困難及挑戰遠比我們在文獻上閱讀到的來的多更多,每個個案需要連結許多不同的網絡,去改善個案、案家目前的問題。這次的專訪也讓我瞭解到服務的輸送有先後順序的情況,可能有些案家會需要兒保先介入再進行早療服務,也有些時候需共同工作。 3. 對於家庭最重要的就是要充權他們以及針對家庭的不同提出簡單化的治療,讓家長知道不是只有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心理師等專業能幫助到自己的小孩,做家長的也能幫助到自己的小孩,在這過程中社工要給家長滿滿的鼓勵以及支持,相信家長能做得到,若有難以達成的目標,會再次詢問原因並且調整IFSP,讓雙方都能達成共識,讓小孩越來越好! 專訪後,最想要實踐的下一步行動是? 1. 本來對早療的領域十分不熟悉,透過這次專訪,我覺得早療也是個很有興趣的領域,若有機會我會想要報名參加有關於早療服務的活動,一方面是學習怎麼對待小孩跟觀察特教老師或社工怎麼處理事情,另一方面是小孩真的好可愛,看到他們就好開心,就會有動力~ 2. 我應該會繼續查閱與早療相關的資料、文獻,由於本次專訪的機構是在三民區,算是位於高雄的市中心,跟我們下次要去的「旗津」可能人口型態、資源分配等會比較不一樣。因此我應該會查找更多跟偏鄉需要接受早療服務的孩童等相關資料來閱讀。 3. 對於家庭社工有所體悟,並應用到自身的家庭。希望藉由這次機會探索自己的家庭。 |
三、 活動花絮:
圖一: 接受通報轉介中心派案, |
圖二: 以評估作為未來規劃早療相關服務之依據 |
圖三: 進行訪視提供全方位之家庭服務 |
圖四: 確保個別家庭服務計畫之擬定暨執行 |
|
三、 活動花絮:
圖一: 簡介112年少年司法制度的重大變革 |
圖二: 建立「一主責、多協力」跨專業分工模式 |
圖三: 澄清未滿18歲才是少年 |
圖四: 全方位承接住每個非行少年 |
活動名稱 |
變遷社會下的家庭議題--兒少家庭保護實務 |
||||||||||||||||||||||||||||||||||||||||||||||||||||
活動日期 |
113年5月23日 |
||||||||||||||||||||||||||||||||||||||||||||||||||||
活動時間 |
13:00-15:00 |
||||||||||||||||||||||||||||||||||||||||||||||||||||
活動地點 |
W21 |
||||||||||||||||||||||||||||||||||||||||||||||||||||
活動參與對象 |
醫社系師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40人 |
||||||||||||||||||||||||||||||||||||||||||||||||||||
l 活動重點及目的: 因應總統強調社會安全網補漏網之宣示,及中央「建立更堅強的家庭與社區永續支持體系」之深化「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模式,乃於課程中融入政策相關家庭議題。期待透過系列的議題討論,啟發學生與社區幹部意識到變遷社會下,促進家庭健康工作的落實與永續實踐之重要性,進而發展跨領域合作能力,並精進對社區脆弱家庭預警機制的認識。 l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l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一) 量化資料整理
(二)質化資料整理: 本課程幫助您瞭解到醫療端如何在兒少家庭保護議題上展現角色與功能? 1. 醫療端在兒少家庭保護議題上展現關鍵角色與功能,主要包括早期識別和報告虐待或忽視的跡象,提供身心健康評估與治療,並協助司法系統和社會福利機構,共同制定和實施保護計劃。他們還提供家長教育,推廣健康的養育方式,並參與多專業團隊合作,確保兒少獲得全面的保護和支持。 2. 高醫比較特別的是它有「兒少保團隊」,成立兒少保區域整合中心,整合內部各科室的專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專業人員,提供更有效率、適切的服務。 3. 我透過本次講座學到一些在兒少家庭保護醫療方面實務的重要細節,像是如何從受傷的兒少傷口情形看出端倪、拍照時須注意之事項以及在與個案或案家訪談、溝通中可應用的技巧與重點聚集等。幫助我瞭解醫療端如何通過健康評估、診療、心理支持、跨專業合作等方式,在兒少家庭保護議題上展現關鍵角色與功能,保障兒少福祉。 4. 醫療端擔任了第一線覺察兒少家暴的觀察者及保護者,由他們建立的第一道防線才能使後續的專業加入,幫助個案。醫療端不僅僅只是透過孩童所受的傷害去判斷是否為兒少議題的可能,也會根據接種紀錄等相關資料,加上詢問主要照顧者孩子如何受傷的對談中也能發現些端倪,甚至對於受傷瘀青的顏色也須擁有高度的敏感度。 5. 社工經常需要協助處理具有多重需求的個案,這包括與安置單位、醫療機構、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教育機構及其他社會服務機構等多方進行協調和溝通,以確保個案能夠獲得全面的支持和資源。 本課程幫助您瞭解到社會安全網的那些相關概念或觀點…等新知識? 1. 社安網往往都被大眾認為應有社會工作者一肩扛起所有的網絡,一人靠一己之力完成個案或案家各種層面的需求。而在這堂課裡讓我真正感受到社會安全網是由許多不同的單位共同撐起,醫療、社政、教育等等層面每一部門皆伸出一雙手牢牢的承接著每一個個案,才會使他們更有自主改變的可能。 2. 這個課程幫助我瞭解到社會安全網的多項新知識,包括其整體架構、運作機制及核心功能。了解了社會安全網如何通過多層次的保障系統,如健康保險、社會救助、失業保險及養老金,為不同群體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除了以上這些,課程還介紹了政府、非營利組織和社區在構建和維護社會安全網中的角色,以及跨部門合作的重要性,以確保資源的有效分配和使用,並提升社會整體福祉。 3. 課程介紹了社會安全網如何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和心理支持,保障兒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此外課程還強調了早期干預和預防措施,通過定期健康檢查、家訪和社會工作者的介入,及時發現和處理兒少虐待或忽視的情況。這些知識和觀點有助於醫療專業人員更有效地參與到兒少保護工作中,確保兒童和青少年的權益。 4. 兒童保護和虐待議題:透過觀察和評估兒童的健康狀況,醫療方可以識別兒童虐待或忽視情況,並進行後續的處理程序。 跨專業合作:不同的專業人員合作,如醫師、護理師、社工、心理師、教育工作者等,共同為兒童和家庭提供綜合性的支持和服務,有助於擴展社會安全網的覆蓋範圍和效果。 5. 高雄市兒童少年驗傷醫療整合中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單位,它不僅結合了醫療資源,還融合了社會福利部門的力量。這個中心通過多方協作,致力於為受傷害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綜合性的支持和保護服務,有效促進了醫療和社政單位之間的無縫銜接。 |
三、 活動花絮:
圖一: 疏忽,不是比較輕微的兒虐!! |
圖二: 高醫為全國首創兒少驗傷醫療整合中心 |
² 圖三: 只要有人員懷疑就應該啟動評估 |
圖四: 跨域合作 跳脫醫療照會模式 |
活動名稱 |
變遷社會下的家庭議題--『早期療育家庭處遇』專題演講 |
||||||||||||||||||||||||||||||||||||||||||||||
活動日期 |
113年5月30日 |
||||||||||||||||||||||||||||||||||||||||||||||
活動時間 |
13:00-15:00 |
||||||||||||||||||||||||||||||||||||||||||||||
活動地點 |
W21 |
||||||||||||||||||||||||||||||||||||||||||||||
活動參與對象 |
醫社系師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38人 |
||||||||||||||||||||||||||||||||||||||||||||||
● 活動重點及目的: 因應總統強調社會安全網補漏網之宣示,及中央「建立更堅強的家庭與社區永續支持體系」之深化「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模式,乃於課程中融入政策相關家庭議題。期待透過系列的議題討論,啟發學生與社區幹部意識到變遷社會下,促進家庭健康工作的落實與永續實踐之重要性,進而發展跨領域合作能力,並精進對社區脆弱家庭預警機制的認識。 ●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一) 量化資料整理
(2) 質化資料整理: 本次課程幫助您獲得那些「以社區為中心、家庭作息本位為主的早期介入」的新知? 1. 在還未熟知早療服務之前,我以為IFSP的計畫是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去執行,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個家庭服務計畫是會依照家庭個別的需求、較關心或關注的項目,並由社工與家庭成員共同討論後所制定的「目標」,那這也回扣到早療服務會以個案及其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方式,更契合服務宗旨及目標。 2. 第一次認知到原來很多時候發展遲緩兒童的療癒機構訂會如此深刻地和家庭維繫在一起。像是療癒的時段,家人的參與度等,都會影響到早療兒童的家庭。另一方面,個管社工除了在確保早療家庭的服務輸送有效且順利之外,也應該要積極去為社會中的不平等發聲。 3. 本次課程幫助我了解以社區為中心、家庭作息本位為主的早期介入的重要性。學會如何設計以家庭日常活動為基礎的介入方案,並強調社區資源的整合與運用,以支持兒童在自然環境中的全面發展。 4. 這種模式強調在孩子熟悉的家庭和社區環境中提供支持,這不僅讓孩子在自然情境中更有效地學習和發展,也能幫助家長成為更有信心和能力的主要教育者。通過整合社區資源和日常活動,提供全面且個性化的支持,使整個家庭在介入過程中受益匪淺。我認為這種方法有助於建立更緊密的社區聯繫,並提供持續而有力的發展支持。 5. 社區是兒童最常待的地方,不是學校就是家庭。「去機構教養化,朝向福利社區化」乃以社區為中心,家庭作息為本位之照顧,讓小孩可以不被機構限制,且社區化可以使成本減低,增加自由度。然家庭需要各種社區資源以發揮照顧功能,如果在機構中機構有能力承擔所有功能。但是家庭恐怕無法承擔,所以社區需要不同的資源,可是資源處在不同的系統,此時就需要個案管理工作者媒合資源給予家長。
當您學習了個案管理實務流程後,對於未來如何運用在家庭社會工作有何新想法? 1. 面對多重問題以及個案自己無法處理時,個案管理師就會出現,媒合多重資源(職能治療、輔具),除此之外,由於不同城鄉地區資源的不同,所以就會出現聯合評估。而整體專業團隊也由為重要。多專業、跨專業團隊,主要放在團隊上的合作,一起討論,媒合資源,想出解決方法。角色上的轉換,比如扮演協調者。所以透過在團隊中扮演不同角色,與團隊一起合作評估,最後媒合資源給家庭,使家庭可以承擔所有功能。 2. 學習了個案管理實務流程後,我了解到協調各方資源和提供持續支持的重要性。在家庭社會工作中,我計劃採用這些方法,確保家庭獲得所需的服務和支持。這將包括定期評估家庭需求、協助聯絡相關服務機構以及提供情感支持,以幫助家庭更好地應對挑戰並實現目標。 3. 非常認同個案管理實務很重要,因為體會過所以更能理解。他能扭轉一個家庭,對於普通人來說資源的運用是陌生的。當我學習到個案管理的實務流程之後,將會幫助我對於未來的實務練習更有經驗,更容易上手,同時也能當作一個借鏡。 4. 案主的家庭可能存在各種問題,因此個案管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功能:協調與整合各種專業服務輸送體系所提供之服務活動,像是社會照顧、心理衛生、人身安全、兒少服務、犯罪矯治、就業服務、災變重建、健康醫療照護等,以滿足案主家庭生活的需求。
|
3、 活動花絮:
圖一: 透過學習強化神經元間的連結 |
圖二: 依法源與利害關係人建立協力夥伴關係 |
圖三: 去機構教養化 朝福利社區化 |
圖四:從生態學看個管師角色與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