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日期開始:
2023-09-01
- 活動日期結束:
2023-12-31
- 永續發展目標: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4優質教育
112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永續不只一夏—那瑪夏及國際原鄉發展計畫-主軸二
「以相遇為名的健康守護與孩童陪伴」
活動名稱
|
以相遇為名的健康守護與孩童陪伴
|
活動日期
|
112年9月至12月
|
活動時間
|
08:00~16:00
|
活動地點
|
高雄市那瑪夏區(大光教會、民生教會)
|
活動參與對象
|
高醫師生、那瑪夏區國小學生
|
活動參與人數
|
高醫師生80人,那瑪夏區師生20人
|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1、本活動旨在透過學生進入那瑪夏實地進行學童陪伴活動以接觸多元族群,深化彼此之關懷關係。
2、為實質涵養醫學生多元文化素養,本活動邀請在地熟知古調耆老授課,提供醫學生學習原民族群的生活智慧與哲學,達到與那瑪夏互為人師的目標。
3、邀請高師大音樂系指導與授課,於學童陪伴教案融入藝文內容,以達到計畫書所擬目的:「啟發在地具藝文潛質學生的未來想像」。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活動規劃:
日期
|
內容
|
課程主題
|
參與人數
|
9/4-9/20
|
參與醫學生招募說明會
|
|
80
|
9/23
|
學童陪伴活動態度養成工作坊(一)
|
|
80
|
10/2
|
學童陪伴活動態度養成工作坊(二)
|
|
80
|
【第一梯次】
|
10/18
|
行前訓練工作坊暨教案準備會議(1)
|
陪伴行前訓練與經驗分享
|
80
|
10/20
|
行前訓練工作坊暨教案準備會議(2)
|
|
20
|
10/21-22
|
山上週末孩童陪伴
|
|
20
|
10/23
|
學童陪伴活動反饋與典範傳承工作坊
|
|
80
|
【第二梯次】
|
11/15
|
行前訓練工作坊暨教案準備會議(1)
|
從醫療及人文視角探索學童成長
|
80
|
11/17
|
行前訓練工作坊暨教案準備會議(2)
|
|
20
|
11/18-19
|
山上週末孩童陪伴
|
|
20
|
11/20
|
學童陪伴活動反饋與典範傳承工作坊
|
|
80
|
【第三梯次】
|
11/22
|
行前訓練工作坊暨教案準備會議(1)
|
學童心靈探索及健康照護行前訓練
|
80
|
11/24
|
行前訓練工作坊暨教案準備會議(2)
|
|
20
|
11/25-26
|
山上週末孩童陪伴
|
|
20
|
11/20
|
學童陪伴活動反饋與典範傳承工作坊
|
|
80
|
【第四梯次】
|
12/18
|
行前訓練工作坊暨教案準備會議(1)
|
從藝術人文的視角詮釋醫療
|
80
|
12/21
|
行前訓練工作坊暨教案準備會議(2)
|
|
20
|
12/22-24
|
山上週末孩童陪伴
|
|
20
|
12/25
|
學童陪伴活動反饋與典範傳承工作坊
|
|
80
|
◎學童陪伴活動態度養成工作坊:
日期
|
時間
|
活動內容
|
備註
|
9/23(六)
|
10:00-12:00
|
原住民族議題及健康照護
|
講師: 消防隊陳茂軒教官、
Iva lmaitangan老師、
陳麗琴老師、陳南潔老師、
戴嘉言醫師、湯銍瑋醫師、
洪慈暉醫師、吳易澄醫師、
黃志中局長、高師大陳希茹教授、
高師大陳順昌老師、周智雄牧師、
朱文華長老、田春子牧師、
李秀花前護理長及在地耆老等
|
12:00-13:00
|
午膳
|
13:00-15:00
|
偏鄉之緊急醫療
|
15:00-16:00
|
醫學生那瑪夏學童陪伴活動的典範移轉
|
16:00-17:00
|
教案發展導論
|
10/2(六)
|
10:00-12:00
|
原民觀點的部落學童需求與學童陪伴方向
|
12:00-13:00
|
午膳
|
13:00-15:00
|
外語融入的教案設計與施行
|
◎行前訓練工作坊暨教案準備會議:
日期
|
時間
|
活動內容
|
備註
|
行前訓練工作坊暨教案準備會議(1)
|
前一周
|
17:20-17:30
|
報到
|
領取餐盒
|
17:30-19:30
|
教案說明與示範
|
|
19:30-20:30
|
該次參與學生之試做與討論
|
講師經驗分享
|
行前訓練工作坊暨教案準備會議(2)
|
前兩日
|
17:20-20:30
|
教案演練
|
演練上山教案
|
20:30-21:00
|
器材清點
|
|
◎山上週末孩童陪伴:
日期
|
時間
|
活動內容
|
備註
|
地點
|
第一日
|
06:00-08:30
|
自高醫出發至那瑪夏
|
|
|
08:30-10:30
|
孩童陪伴及健康照護課程
|
|
民生
教會
|
10:30-12:30
|
課程教學及輔導
|
生活英語學習/國際文化探索
|
12:30-14:30
|
午餐
|
|
14:30-17:30
|
遊戲團康活動
|
將藝文課程帶入遊戲中,增加學童學習興趣
|
17:30-18:00
|
協助學童賦歸、場復
|
|
18:00-19:00
|
晚餐
|
|
19:00-22:00
|
那瑪夏的文化與健康
|
由在地耆老為大學生授課
|
22:00-
|
就寢
|
|
民宿
|
第二日
|
07:30-10:00
|
學童陪伴活動-美術DIY
|
藉由勞作課程引發學童的創作力
|
大光
教會
|
10:00-12:00
|
陪伴成效指導
|
由在地牧師為大學生授課及示範
|
12:00-13:30
|
共餐時段
|
與學童共餐,以建立關懷之情感
|
13:30-15:30
|
拜訪社區
|
增加對多元族群的認知,藉此學習給予適性的醫療照顧
|
15:30-17:00
|
活動後第一當下直覺反饋
|
|
17:00-19:30
|
賦歸
|
|
|
◎ 學童陪伴活動反饋與典範傳承工作坊:
日期
|
時間
|
活動內容
|
備註
|
5/15(一)
|
17:10-20:40
|
由教師針對活動情形進行分析回饋
|
|
三、活動紀錄:
|
|
|
|
孩童陪伴-教案課程
|
耆老們的文化傳唱與互動
|
|
|
孩童陪伴-活動時光
|
孩童陪伴-教案課程
|
|
|
聖誕晚會舞蹈表演
|
參與那瑪夏報佳音活動
|
|
|
賦歸-耆老與牧師為學生歸途禱告
|
大合照
|
四、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1、藉由此次課程活動提升教案設計撰寫能力。
2、體悟到與學生互為人師的生活歷程,並相互陪伴、相互成長。
3、省思自身的意義,並站在他人立場審視自己對部落的存在意義及貢獻,隨之調整心態和步伐再次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