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那瑪夏地區及高雄原鄉永續發展計畫-主軸一
「那瑪夏學-導論與山林課程」
活動名稱 |
那瑪夏學-導論與山林課程 |
||||||||||||||||||||||||||||||||||
活動日期 |
111年10月1日(星期六)~10月2日(星期日)及 |
||||||||||||||||||||||||||||||||||
活動時間 |
08:00~20:00 |
||||||||||||||||||||||||||||||||||
活動地點 |
那瑪夏區 |
||||||||||||||||||||||||||||||||||
活動參與對象 |
高醫學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高醫師生與在地講師共77人 |
||||||||||||||||||||||||||||||||||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大學社會責任於1990年代發起時便以環境永續的知識傳承為目標,本校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中,將大學課程開辦於部落,成為「深山裡的大學」,為建構並讓原住民知識庫能運用於部落和大學,將那瑪夏學規劃為校內正式課程,由文化、環境與教育等多元領域,將部落知識帶到大學教學現場中,成為「大學裡的部落」課程。邀請那瑪夏部落各領域專長的耆老、教師、獵人和職人,將原住民部落知識帶到大學中,以第一手知識傳遞給來自四面八方的大學生,將傳統知識系統性地保存於大學中。 首度進入那瑪夏時,以導論及山林課程作為敲門磚,讓學員認識當地自然生態環境,以利在接下來的課程能理解其生活與文化脈絡,且能以開放的心態來認識那瑪夏。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由於今年課程納入通識課程,修課人數由去年21位暴增至60位,學生人數眾多,為保留山林課程的精神,因此分為兩梯次上山。 課程由那瑪夏國中建瑋主任述說八八風災為部落帶來的衝擊,以及希望能讓在地學生長出「文化的根」的教育理念。而後由民權國小打亥校長介紹原民文化與禁忌,校長也建議學員心態歸零,重新學習,不帶有任何偏見的認識那瑪夏這個部落,才能更深入的了解。此外,那瑪夏的經濟基本上以農業為主,又以種植龍鬚菜為大宗,因此學員們進入菜園,學習採摘及料理,以及孫天才和朱凱玲老師獨特的友善農法。在夜間生態觀察時,志恆理事長先介紹在那瑪夏常見的植物物種,在帶領學員前往無光照的野外,讓學員體驗利用最原始的感官來感知周遭。 第二日由部落耆老們帶領同學們認識那瑪夏豐富的動、植物,實際走訪那瑪夏,瞭解當地的山林知識。到溪邊認識卡那卡那富族的漁獵智慧,了解溪流的生態與魚蝦蟹類的運用。而攀爬獵徑更是學員終身難忘的經驗,帶著手套、穿著雨鞋進入獵徑,手腳並用地攀爬在山壁上,耳邊有靼虎老師的叮嚀:「你要擁抱地球!」,豐富多樣的生物與山林的壯闊亦帶給同學們不一樣的滿足與成就感。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l 在這趟的旅程中,不僅讓我更加認識了那瑪夏的環境與文化,也翻轉了我對原住民的印象,他們在當地絕對是比我們懂更多的東西,要把自己變成一張白紙,虛心地去學習,我相信我這次學到的東西只是冰山一角,希望下次能學到更豐富的知識與技能,讓我超級期待! l 這一次與山林如此貼近的經驗,讓我們在恐懼中看見自己的不足和渺小,而到目的地後俯瞰河谷的那一刻,更讓我感受到生活在這片山林裡的人為什麼即使經過殘酷的天災仍不願放棄地想與這片土地共生。「台灣的山可以治癒人」,或許有幾分這樣的意義在裏頭。 l 課程除了介紹我以前從未接觸的原住民相關的知識外,更多的是許多大自然的奧妙,拋開都市的喧囂,以大自然為師,帶著尊敬的心學習。 l 有時太過聚焦於自身的平衡及腳下的踩點抑或是身旁的花草樹木,往往使我忽略身旁一覽無際的風景。那遠方山巒起伏與崖壁稜線的壯闊讓我停下了腳步,不由自主地屏息於自然的脈動,而後逐漸與之融合。這是自然教會我最重要的一課,使我摒棄過去總是以自我中心為主體出發的視野,嘗試以各種角度欣賞那壯麗的美,更讓我學習貼近自然、擁抱地球。 |
一、 活動花絮: |
|
建瑋主任介紹那中的教育理念 |
打亥校長既嚴肅又有趣的文化課程 |
孫老師對龍鬚菜的細心呵護 |
志恆老師先讓大家仔細觀察認識常見植物 |
余老師教學員製作釣蝦的釣竿 |
竹君老師仔細介紹植物的特性 |
需要四肢並用的獵徑 |
靼虎老師的悠閒與學員累癱在地上呈現極大的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