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那瑪夏地區及高雄原鄉永續發展計畫-主軸一
「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原住民里山農業與適應韌性」
活動名稱 |
0013跨校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原住民里山農業與適應韌性 |
|
111年10月11日(星期二) |
||
活動時間 |
12:00-14:00 |
|
活動地點 |
國研大樓創客基地 |
|
活動參與對象 |
本校教職員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27人 |
|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巴清雄助理教授為屏東縣霧台部落魯凱族人,多年來研究魯凱族傳統農耕制度與生態環境、社會文化關係以及生態觀光。尤其關注在氣候變遷下原住民傳統農業適應韌性、作物多樣性保存,及原住民災後遷居適應與文化變遷等議題。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巴清雄老師以八八風災導致部落撤離時,老人家認為田裡還有芋頭和作物,為什麼要強制他們撤到不熟悉的地區?讓他體悟到傳統農業在氣候變遷時所具備的韌性,然而社區現代化和經濟體制的市場化重塑了傳統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習俗,並增加了生態系統的單一性,在颱風和地震等天災下更顯脆弱。 因此老師推動「小米回家」,認為傳統農業滿足文化物質的需要,而文化是傳統農業永續發展的動力。而推廣傳統農業也可以確保糧食安全,包含保種、儲藏、食物多樣性及調節機制,都是祖先通過長久的觀察和實驗,在錯誤中經過適應、選拔,最終產生資源管理的最好方法,更能適應環境。 巴清雄老師也希望能與相關領域的老師們合作,讓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在原住民相關議題上展現更豐富的成果。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l 了解原住民傳統農業,殖民農業及經濟農業的變遷與發展史。 l 期望獲得更多自然生態與環境友善的相關實務經驗。 l 了解小米與原住民變遷的關係。 l 對臺灣各族文化及距時變遷的衝擊。 |
||
四、 活動花絮: |
||
蘇老師開場介紹講師 |
巴清雄助理教授介紹里山農業 |
|
老師分享研究成果及啟發 |
交流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