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那瑪夏地區及高雄原鄉永續發展計畫-主軸四
「國際原民文化X那瑪夏生物多樣性研習工作坊」
活動名稱 |
國際原民文化X那瑪夏生物多樣性研習工作坊 |
||||||||||||||||||||||||||||||||
活動日期 |
1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 1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
||||||||||||||||||||||||||||||||
活動時間 |
08:00~22:00 |
||||||||||||||||||||||||||||||||
活動地點 |
高雄市那瑪夏區 |
||||||||||||||||||||||||||||||||
活動參與對象 |
本校師生、全國各大專院校國際生、口譯人員 |
||||||||||||||||||||||||||||||||
活動參與人數 |
本校師生、那瑪夏人士、全國各大專院校國際生及口譯人員共31人參與 |
||||||||||||||||||||||||||||||||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由本校菲律賓籍博士生及教師群與社區合作,邀請那瑪夏部落各領域專長耆老、教師和職人,進行原住民文化交流以及分享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育方法,期盼透過參與課程活動,本校種子教師及來自全國不同大專院校之國際生能將獲得的經驗帶回母國實踐,並藉由跨國交流將各國的經驗提供臺灣學者學習,將有助於開展能見度。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活動第一天的第一堂課由民權國小打亥校長介紹那瑪夏與原住民族,讓國際學生瞭解那瑪夏的地理位置與特色,並介紹那瑪夏居民組成、語言、生活以及分享部落故事,精彩豐富的課程使參與的學生非常投入聆聽,並對那瑪夏地區文化非常感興趣,直到課程結束後仍圍著打亥校長想瞭解更多內容。夜間昆蟲多樣性的課程由本校菲律賓籍博士生Mae與Noraya介紹常見的夜間昆蟲,並實地帶學生於野外架設採集工具與辨識所採集到的昆蟲。 第二日早晨由Mae與Noraya接續昨晚的課程,介紹日間昆蟲多樣性以及根據昆蟲不同的習性使用相對應的陷阱進行採集,包含馬氏網陷阱、誘蝶網、掉落式陷阱以及敲擊網與手撈網,在解說過後實際帶領學生將這些陷阱運用於野外。在溪流生態與魚蝦蟹類的生活運用實作中,卡那卡那富族的余瑞明耆老講述溪流的生態樣貌、教授如何運用傳統方式製作捕捉蝦蟹的工具以及讓學生體驗在溪流中釣蝦蟹,更示範依照不同大小的物種設置狩獵陷阱,展現卡那卡那富族流傳至今的狩獵智慧。夜間的生態觀察中,志恆理事長介紹那瑪夏豐富的植物種類與其用途,包含狩獵、禦敵、野外採食等等,再透過實際走訪園區,讓參與的學生更加瞭解當地的山林知識。 活動最後一天的早晨,學生們在舊區公所的廣場空地前,與部落的婦女藍馨慧、詹怡玲老師學習布農族的音樂舞蹈,在老師們輕鬆活潑的帶領下,學生們很有默契地共同完成一支舞蹈,也將這首輕快的布農族音樂朗朗上口。最後在築夢工作室由Aping老師教導學生們認識那瑪夏多元的植物,包含常用於布農族祭典的植物與其象徵的意義,藉此傳達文化特色以及尊重與維護大自然的信念,最後再讓大家運用當季植物製作乾燥花圈。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透過那瑪夏當地講師們向來自不同大專院校且不同國家的國際生講授課程,建立文化交流學習,並提升原民的文化與生態知識能在國際上傳遞。 |
|||||||||||||||||||||||||||||||||
一、 活動花絮: |
|||||||||||||||||||||||||||||||||
|
|
||||||||||||||||||||||||||||||||
與打亥校長合影 |
於野外共同架設燈幕吸引夜行性昆蟲 |
||||||||||||||||||||||||||||||||
|
|
||||||||||||||||||||||||||||||||
架設誘蝶網採集鱗翅目與膜翅目的昆蟲 |
余老師示範製作傳統釣蝦工具 |
||||||||||||||||||||||||||||||||
|
|
||||||||||||||||||||||||||||||||
志恆老師教導學員於夜間辨識植物 |
與馨慧、怡玲老師共同學習布農族舞蹈 |
||||||||||||||||||||||||||||||||
|
|
||||||||||||||||||||||||||||||||
拿自己手作的乾燥花圈合照 |
參與活動的學生各來自9個不同國家、7間不同大專院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