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厝邊頭尾話性別》徵文比賽,延續前三屆的宗旨,第四屆徵文比賽目的是希望透過淺白口語的書寫風格,推廣性別知識,讓更多社會大眾都能開啟性別之眼,領略性別之美,並且覺察性別對於日常生活的深切影響。徵文比賽對象以高醫全校學生為主,希望藉此培養高雄醫學大學學生能多觀察身旁性別議題,加以思考性別如何影響生活和社會;並鼓勵性別所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於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落實在生活中,從日常中察覺出議題,並將所學知識加以融合運用,訓練表達和書寫能力。希望能成為性別所的常規活動,成為傳統,以培養高學醫學大學學生對於性別的敏感度並於寫作中培養論述能力。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一)「《厝邊頭尾話性別》徵文比賽」的條件及標準
「《厝邊頭尾話性別》徵文比賽」於111年09月22日對高雄醫學大學全校學生發出徵文公告。本次徵選條件:題目自訂,字數2000至4000字,內容需符合下列兩項主題:
1、「搬凳兒聽說書」:將深奧的性別理論概念普及化:用淺顯易懂的說故事方式,分享性別理論與概念。我們歡迎研究論文的改寫,也歡迎對於性別專書的介紹。
2、「時議廣播」:以性別視角進行時事的分析與評論:用平易近人的語言,指出相關時事中的性別意涵。我們歡迎對於當下社會事件的評論,也歡迎對於整體文化現象的分析。
3、評選標準:
(1)內容符合徵文主題(40%)
(2)結構完整與邏輯連貫(30%)
(3)文筆流暢(30%)
4、本次徵文比賽共徵有十二件稿件作品。
(二)「《厝邊頭尾話性別》徵文比賽」的審查會議及結果
1. 審查委員會的組成由性別所所上老師:胡郁盈所長、余貞誼老師,並特別邀請校外對於性別研究有相關學經歷的蔣琬斯和盧孟宗兩位研究者共同擔任審查委員,以自身專業學經歷評選此次徵文比賽的文章。
2. 審查會議於111年11月16日星期三11:00~13:00舉行,此次會議針對所徵得稿件共12篇文章進行審查,選出一篇文章列為特優、六篇文章列為優勝,五篇文章列為佳作作品。
3. 經四位審查委員討論後,文章徵選條件須符合徵文內容和主旨,選出一名蔡宇捷為特優,六位優勝者,分別為閻芝融、陳品妤、吳欣穎、盧品君、張志翔、廖芊千;五位獲選佳作,分別為蕭宗益、陳玟宇、邱緯嘉、林妮萱、陳榕泙。
4. 得獎名單於 111 年 11 月17日公佈於性別所網頁,得獎作品將公開刊載於性別所 深耕計畫-《厝邊頭尾話性別》網站(https://kmugigs.wordpress.com/ )。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1. 《厝邊頭尾話性別》徵文比賽共徵得12篇稿件:
投稿類別
|
編號
|
姓名
|
文章名稱
|
時議廣播
|
01
|
閻芝融
|
當凍卵成為女性時尚宣言—談生育科技的自主性與排她性
|
02
|
邱緯嘉
|
女同志談戀愛真香?《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形塑的臺灣女同志文化
|
03
|
吳欣穎
|
從娛樂新聞簡介「四樓的天堂」影像談-媒體製碼如何呈現「浪漫愛」為親密關係的唯一
|
04
|
盧品君
|
《胖不是美》-由Belta減肥廣告談媒介如何過度渲染女性外在美
|
05
|
陳品妤
|
回過頭再看一次的「我們這一家」:探究其中隱藏的父權視野及性別製碼
|
06
|
陳榕泙
|
影視劇的迷情狂歡,女性繞不開的客體化漩渦
|
07
|
張志翔
|
從製碼與解碼理論看媒體如何報導泰國籍跨性別工作者
|
08
|
蔡宇捷
|
影視中的「性別」:從陳亞蘭勇奪視帝來看影視中演員與角色的性別意涵
|
09
|
廖芊千
|
從《四樓的天堂》看男性身體界線的模糊
|
搬凳兒聽說書
|
10
|
林妮萱
|
當我們同在一起討論「暈船」—從社群平台討論文化看性別
|
11
|
蕭宗益
|
當我說自己是魯蛇的時候
|
12
|
陳玟宇
|
「好女兒」的價值養成與反思
|
2. 《厝邊頭尾話性別》徵文比賽質化評估
(1)本次徵文比賽共徵得12件作品,經由審查委員評估符合徵文內容和主旨以及公告評選標準如下:
A內容符合徵文主題(40%)
B結構完整與邏輯連貫(30%)
C文筆流暢(30%)
(2)經審查委員審查後,決定以下作品分為特優一名、優勝六名及佳作五名:
※特優
蔡宇捷〈影視中的「性別」:從陳亞蘭勇奪視帝來看影視中演員與角色的性別意涵〉
※優勝
閻芝融〈當凍卵成為女性時尚宣言—談生育科技的自主性與排她性〉
陳品妤〈回過頭再看一次的「我們這一家」:探究其中隱藏的父權視野及性別製碼〉
吳欣穎〈從娛樂新聞簡介「四樓的天堂」影像談-媒體製碼如何呈現「浪漫愛」為親密關係的唯一〉
盧品君〈《胖不是美》-由Belta減肥廣告談媒介如何過度渲染女性外在美〉
張志翔〈從製碼與解碼理論看媒體如何報導泰國籍跨性別工作者〉
廖芊千〈從《四樓的天堂》看男性身體界線的模糊〉
※佳作
蕭宗益〈當我說自己是魯蛇的時候〉
陳玟宇〈「好女兒」的價值養成與反思〉
邱緯嘉〈女同志談戀愛真香?《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形塑的臺灣女同志文化〉
林妮萱〈當我們同在一起討論「暈船」—從社群平台討論文化看性別〉
陳榕泙〈影視劇的迷情狂歡,女性繞不開的客體化漩渦〉
(3)審查委員給作品的意見:
稿件類型:時議廣播
|
稿件編號
|
稿件名稱
|
名次
分數
|
審查意見
|
01
|
閻芝融〈當凍卵成為女性時尚宣言—談生育科技的自主性與排她性〉
|
2
(90)
|
l 本文挑戰「凍卵」是女性自主權的展現?亦或是加深父權枷鎖,也資本主義下的陷阱?呼應時事,也提出重要反思。
l 可惜架構略微紊亂,尤其是穿插文獻之處顯得突兀,尚未達到「平易近人」之徵文目標。
l 在挑戰了諸多面向之後,若能於結論提出具體建議與策略,會更完整。
l 對事件議題陳述清楚,並能充分運用交織性的視野觀點分析醫學技術的性別階級意涵;並將之與身體自主性的不同層面分別討論,相當完整。如欲進一步延伸,建議可從法制面的規範意涵做更深刻說明。
|
02
|
邱緯嘉〈女同志談戀愛真香?《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形塑的臺灣女同志文化〉
|
10
(83.5)
|
l 文字流暢易讀。
l 但本文挑戰女同志文本的浪漫架構,但浪漫愛充斥於戲劇之中並非僅出現於女同志文本中,到底是挑戰女同志戲劇的浪漫愛架構?還是想對浪漫愛的單一與危險反思,應更清楚耙梳。若能有更寬廣的對話將使本文企圖更為明顯。
l 突顯女同志生命經驗並對媒體塑造其同質化的形象與框架提出反思,建議可以更深刻地分析、對比女同志真實的多元經驗如何與影劇所再現的濾鏡形象的差異,並進一步思考這些落差的原因。
|
03
|
吳欣穎〈從娛樂新聞簡介「四樓的天堂」影像談-媒體製碼如何呈現「浪漫愛」為親密關係的唯一〉
|
4
(85.25)
|
l 老實說,沒看過戲的,第一段完全看不懂。
l 選擇分析的文本有點太小,介紹文本也不夠清楚,所以無法掌握作者分析的點。
l 評述內容充份扣緊文本,並對主題定義,影片的內涵有充分的解析,亦有對閱聽者效果的評論,相當完整。建議可先對文本影片的角色有基本描述,使讀者能了解內容行動者的關係。
|
04
|
盧品君〈《胖不是美》-由Belta減肥廣告談媒介如何過度渲染女性外在美〉
|
5
(85)
|
l 想跟作者說,這個廣告不只是讓你生理不適,我也看到氣到去買了youtube會員!(因為就不會一直被迫看羞辱的廣告了)
l 另外,此廣告文本不只是把女性的價值羞辱到只剩下身材,文本中的男性也被無腦化。
l 對分析的文本有清楚的陳述而運用的概念亦相對清晰,同時也完整的解析製碼。建議可將概念定義和解析意識型態的部分有更清楚區分,並將作者的評述反思集中且更有系統層次的說明,作品將更完善。
|
05
|
陳品妤〈回過頭再看一次的「我們這一家」:探究其中隱藏的父權視野及性別製碼〉
|
3
(86.5)
|
l 文字間可看見作者挑戰父權的強烈企圖,可惜分析面向缺乏了時空文化脈絡,也忽略的角色的能動性。使得呈現的面向比較單一,且說服力較弱。
l 對看似溫和的家庭動漫題材有敏銳的性別反思,相當有見地。建議也可呈現該劇中其他角色對這些性別角本與互動的反思,同時,文中提及對閱聽者彼此討論形成的文本的觀察,也建議將之與動漫內容文本有更清晰的對照。
|
06
|
陳榕泙〈影視劇的迷情狂歡,女性繞不開的客體化漩渦〉
|
12
(82.25)
|
l 文字間可以感受出作者對於文本有著諸多不滿,甚至是滿腔怒火。但可惜批判的結構與邏輯不足,只剩下抱怨。
l 主要反思中國影劇的文本所再現的性別文化,這個文本框架對台灣在地社會的關連或應可先說明,此外,不同劇集細節不同,讀者難以由幾句理解背景,建議應以作者欲論述和批評的觀點為主軸,再將各劇援引為資訊旁證,能更突顯文章欲強調的客體化問題
|
07
|
張志翔〈從製碼與解碼理論看媒體如何報導泰國籍跨性別工作者〉
|
6
(84.75)
|
l 文字流暢,且把Hall的理論說的簡單易懂,實屬難得。
l 但若能減少理論詞彙,更能符合「用平易近人的語言」之徵文目標。
l 關注到特定族群在媒體中的形象被以何種標籤界定,以及其交織性處境有所反思。非常有敏感度。建議可一方面對群體的階級、性別與國籍為何在全球化中被突顯及其遭遇的風險有更清晰的闡述,另也可由在地社會的視野,反思偏見的框架是怎麼出現的,或能更為完整。
|
08
|
蔡宇捷〈影視中的「性別」:從陳亞蘭勇奪視帝來看影視中演員與角色的性別意涵〉
|
1
(91)
|
l 文字流暢,閱讀之中不知不覺順著作者的思路與埋下的伏筆走著,也在適時的地方提出批判與反思,讀起來輕鬆卻有料。
l 切合時事主題,並對主題事件本身、以及其延伸映射的文化結構有多面向且不同層次的討論。也可再對社會為何對不同模式的性別跨界或模糊策略有不同評價(例如較能接受、推崇生理女性反串,而非相反。也對現實生活中如果女性經常以男裝現身的質疑等現象)有更多討論,亦會更深化我們反思。
|
09
|
廖芊千〈從《四樓的天堂》看男性身體界線的模糊〉
|
7
(84.5)
|
l 論點簡單易懂,也值得令人反思,大眾常忽略男性身體的自主權,甚至常覺得男人不需要隱私,男人被看到也不會怎樣….等,非常忽略男性的感受。
l 但在「男生不會被怎樣」的背後,也是陽剛氣概的連結,若能加入此點分析,可使立論更完整。
l 對於不同性別的身體界線有清楚和反思理解,進而使讀者能省思優勢性別同樣有其面對的文化中的弱勢。也建議可以更多地分析不同性別在各個生命階段的社會化過程與情境如何強化了這些模式。
|
稿件類型:搬凳兒聽說書
|
稿件編號
|
稿件名稱
|
名次
分數
|
審查意見
|
01
|
林妮萱〈當我們同在一起討論「暈船」—從社群平台討論文化看性別〉
|
11
(83)
|
l 粗略點出了「暈船」一詞底下的性別差異,但可惜沒有能進一步剖析挑戰。
l 援引概念說明生活中關於社群共同討論暈船的現象解析。建議可進一步思考在社群媒體和一般大眾媒體對”製碼”這一機制的差別,亦即,誰是製碼者,誰是解碼者,這個概念應用在解釋大眾媒體的文化現象和社群媒體的文化現象能否同等應用呢。
|
02
|
蕭宗益〈當我說自己是魯蛇的時候〉
|
8
(84)
|
l 作者企圖想挑戰魯蛇的各種刻板與偏見,並批判母豬教的厭女情節。可惜連結與立論不夠清晰,邏輯與結構不足,因而論點不夠明確。
l 對魯蛇的意涵與字詞的性別化指涉有清楚的分析與反思,但較未見關連於特定性別理論概念的討論。
|
03
|
陳玟宇〈「好女兒」的價值養成與反思〉
|
9
(83.75)
|
l 作者努力堆疊了許多文獻做為證據,可惜沒能達到「用淺顯易懂的說故事方式」,邏輯與結構較為紊亂。
l 選取多個重要女性主義概念,但若能更深刻的以一、二個概念扣緊女性生命故事,將能更有力且清析呈現好女兒這樣的價值在不同生命階段中如何深遠的影響,並擴大我們藉由理論概念的指引看到性別結構的再現和再製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