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開始: 2025-03-10
活動日期結束: 2025-03-10
永續發展目標: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鄉

 

114年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青銀攜手健康培力-永續旗津樂齡共融生活圈計畫

活動名稱: 老人議題探索與在地人物故事

 

活動名稱

老人議題探索與在地人物故事

活動日期

114310(星期一)

活動時間

10:0012:30

活動地點

高醫大N334

活動參與對象

護理系師生、旗津醫院及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工作人員、旗津區在地長輩

活動參與人數

活動參與人數總共  21  

1.  活動重點及目的:為發現旗津區在地需求與問題、探索旗津據點的創生亮點及製作在地人物之生命故事書,透過老人照護課程規劃多元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高齡服務跨域知能及提升對長者的健康照顧服務能力,透過旗津場域實作,也可作為長者傳承其生命經驗給學生的渠道,達到代間學習和青銀共融的目的。

2.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1)    由林淑媛老師介紹四位業師。

(2)    由林淑媛老師先導讀旗津老人議題的相關資料和背景。

(3)    採世界咖啡館的形式,由業師引導學生針對三個議題「出院銜接亞性照護及長照住宿機構服務的資源現況和可能建議的改善方向(含科技應用)」、「旗津老人照顧的資源現況(含失智照護)對未來可能建議的改善方向」、「旗津老人在宅照顧的現況和資源對未來可能建議的改善方向(含科技應用)」做分組討論。

(4)    學生依據共同討論之內容來做口頭報告,分享的重點有: 照護人力不足(少護理師、照護員)及素質差、住宿機構移位機使用意願低;‚長照政策與資金問題;ƒ老人問題:老老照護、老人不會使用手機、資訊性落差、獨居、長者下午參與據點活動意願差等問題,再由業師給予回饋。

(5)    活動流程

時間

主題

參與人員

10:00~10:10

活動及桌長介紹

林淑媛

10:10~11:30

議題討論

吳秋玉主任、吳麗娟護理長、潘勇安、社工

11:30~11:40

中場休息、換場

11:40~12:30

各組報告及老師、桌長回饋

林淑媛、吳秋玉主任、吳麗娟護理長、潘勇安、張家鳳

3.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學生在認知成長問卷及對活動滿意度調查結果如下: (n=12)

題目

答項比例(%)

認為本課程/活動與推動目標「分析社區居民健康需求」之相符程度

100%(非常符合及符合)

本課程/活動有助於您瞭解「分析社區居民健康需求」之重要性

100%(非常同意及同意)

整體而言,參與本課程/活動後,您對學習成長的提升程度

60%(>61%提升)40%(41%~60%提升)

認為老人議題探索與實務場域參訪與本課程內容或目標之相符程度

100%(非常符合及符合)

參與本活動後,能夠促使「老人照護能力」的提升

100%(非常同意及同意)

與過去相較,參與本課程活動後對服務對象認知之提升程度為

100%(>61%提升)

您參與本活動後,能夠對具有「因年齡所造成的文化差異性」之服務對象,提供適合的照護

100%(非常同意及同意)

整體而言,您對於本次課程/活動內容,感到滿意的程度

100%(非常滿意及滿意)

4.   活動花絮:

小組報告

小組報告

1

2 

小組熱烈參與討論

小組熱烈參與討論

3 

4 

小組熱烈參與討論

小組熱烈參與討論

5

6 

 

活動名稱

老人議題探索與在地人物故事

活動日期

114317(星期一)

活動時間

9:0012:50

活動地點

旗津社區服務據點

活動參與對象

護理系師生、旗津醫院工作人員、社區服務機構志工

活動參與人數

活動參與人數總共  19  

1.      活動重點及目的:為發現旗津區在地需求與問題、探索旗津據點的創生亮點及製作在地人物之生命故事書,透過老人照護課程規劃多元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高齡服務跨域知能及提升對長者的健康照顧服務能力,透過旗津場域實作,也可作為長者傳承其生命經驗給學生的渠道,達到代間學習和青銀共融的目的。

2.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1)高醫大師生搭車出發,先抵達興竹巷弄站,由潘勇安介紹該據點的負責志工、長輩及活動安排。

(2)接著參訪實踐站,學生在此可以看見技工宿舍的舊地活化,多元應用的例子。

(3)最後來到永旗站,在此可以看到長輩活躍的參與繪畫課程,有些長輩是來據點才開始繪畫,並從課程中發掘自己有這樣的才華,旗美麗的作品令師生讚嘆不已。

(4)學生從參訪中可以感受到三個巷弄站不同的特色,也發現據點的老人與自己原本理解的老人印象不同,破除對老人的迷思和刻板印象。

(5)活動流程

時間

主題

參與人員

9:00-9:40

實務場域參訪-集合及出發

林淑媛、護理系學生

9:45-10:40

旗津區長照據點現況

潘勇安/介紹旗津區興竹站的發展歷史和現況

10:40-11:30

長照據點介紹-實踐站

潘勇安/介紹該據點發展歷史和現況

11:30-12:20

長照據點介紹-永旗站

楊英樹/介紹該據點歷史發展和現況

12:20-12:50

綜合座談及QA

潘勇安、楊英樹/提問及交流參訪經驗

3.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學生在認知成長問卷及對活動滿意度調查結果如下(N=12):

學生多數對活動感到滿意,亦認為符合學習目標,100%的學生同意在老人照護能力有提升,100%的學生同意對服務對象認知之提升,亦能對服務對象提供適合的照護。

                                 

答項比例(%)

認為本課程/活動與推動目標「分析社區居民健康需求」之相符程度

91.7%(非常符合及符合)

8.3%(普通)

本課程/活動有助於您瞭解「分析社區居民健康需求」之重要性

83.4%(非常同意及同意)

16.7%(普通)

整體而言,參與本課程/活動後,您對學習成長的提升程度

83.3%(>61%提升)16.7%(41%~60%提升)

認為老人議題探索與實務場域參訪與本課程內容或目標之相符程度 

100%(非常符合及符合)

參與本活動後,能夠促使「老人照護能力」的提升

100%(非常同意及同意)

與過去相較,參與本課程活動後對服務對象認知之提升程度為

100%(>61%提升)

您參與本活動後,能夠對具有「因年齡所造成的文化差異性」之服務對象,提供適合的照護

100%(非常同意及同意)

整體而言,您對於本次課程/活動內容,感到滿意的程度

100%(非常滿意及滿意)

4.          活動花絮:

永旗巷弄站參訪

永旗巷弄站參訪

1

2

實踐巷弄站參訪

實踐巷弄站參訪

3

4

興竹巷弄站參訪

永旗巷弄站參訪

5

6

   

活動名稱

老人議題探索與在地人物故事

活動日期

114324(星期一)

活動時間

10:0013:00

活動地點

N334

活動參與對象

護理系師生、社區服務機構志工

活動參與人數

活動參與人數總共  16  

1.      活動重點及目的:為發現旗津區在地需求與問題、探索旗津據點的創生亮點及製作在地人物之生命故事書,透過老人照護課程規劃多元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高齡服務跨域知能及提升對長者的健康照顧服務能力,透過旗津場域實作,也可作為長者傳承其生命經驗給學生的渠道,達到代間學習和青銀共融的目的。

2.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1)由林淑媛老師介紹三位訪談者。

(2)學生分三組進行,根據訪談指引如:請被訪談者分享從小到大有那些 重要生活事件? 這一生有經歷到那些影響較大的事件、時刻或人?興趣是什麼? 說說在未來最想達成、實現的三個願望或三件事,並穿插生命曲線製作。

(3)三位訪談者也帶著自己的才藝、作品和照片和學生分享。

(4)學生從訪談長輩過程中,看到活躍老化和成功老化的正面意義,也能探索窺見旗津老人生活和健康需求的現況。

(5)活動流程

時間

主題

參與人員

10:00-10:10

活動及參與者介紹

林淑媛

10:10-12:00

生命故事訪談

林淑媛、護理系學生、被訪談者(蔡淑媚、陳林春蘭、陳春蕊)分享生命經驗

12:00-13:00

分組回饋及總結

林淑媛

3.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學生在認知成長問卷及對活動滿意度調查結果如下:

學生整體對活動感到滿意,亦認為符合學習目標,80%的學生同意在老人照護能力有提升,100%的學生同意對服務對象認知之提升,亦能對服務對象提供適合的照護。

              題             目

答項比例(%)

認為本課程/活動與推動目標「分析社區居民健康需求」之相符程度

100%(非常符合及符合)

本課程/活動有助於您瞭解「分析社區居民健康需求」之重要性

100%(非常同意及同意)

整體而言,參與本課程/活動後,您對學習成長的提升程度

80%(>61%提升)20%(41%~60%提升)

認為老人議題探索與實務場域參訪與本課程內容或目標之相符程度

100%(非常符合及符合)

參與本活動後,能夠促使「老人照護能力」的提升

80%(非常同意及同意)

20%(普通)

與過去相較,參與本課程活動後對服務對象認知之提升程度為

100%(>61%提升)

您參與本活動後,能夠對具有「因年齡所造成的文化差異性」之服務對象,提供適合的照護

100%(非常同意及同意)

整體而言,您對於本次課程/活動內容,感到滿意的程度

100%(非常滿意及滿意)

4.          活動花絮:

第一組生命故事訪談

第二組生命故事訪談

1

2

生命故事訪談

第三組生命故事訪談

3

4

生命故事訪談

生命故事訪談

5

6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