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教學創新精進面向-核心議題五
《社會實踐與倡議:屏東更生晨曦輔導所實務運作專題參訪》
活動名稱 |
屏東更生晨曦輔導所實務運作專題參訪 |
|
活動日期 |
114年4月25日星期五 |
|
活動時間 |
13:30-19:00 |
|
活動地點 |
||
活動參與對象 |
修習社會福利概論必修課學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61人 |
|
(1) 活動重點及目的: 建立學生多元探究社會議題的人本思維批判能力,藉由場域參訪及面對面的互動討論,深化學生對實務運作及社會真實情況的了解,並提升學生對於社會倡議的敏感度。本次活動除了參訪機構,讓學生了解戒毒服務業務之外,也安排學生與更生人共餐,藉由實際的互動讓學生有機會較深入理解更生人的生命歷程。 (2)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透過系列課程的深化及發展課群的方式,結合業師的資源,連結課程與在地的社福單位(包括政府部門及民間機構),為下一階段課程將執行的社會倡議專題研究及實作進行準備。學生透過實地參訪,能夠親眼所見更生人的生活樣態以及晨曦會的環境,透過機構人員的介紹,學生們也能更加瞭解晨曦會所是如何進行服務流程及其服務理念,提升其在對於戒癮相關議題的了解,在最後,同學們分組與更生人們一同用餐,在聊天過程中更生人們也講述自身生命故事、如何進入晨曦會進行戒癮的過程等,引發同學對於更生人生命歷程的思考與認識。 (3)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4) 質化指標: 1. 學生在共餐過程中,被一位更生兄長的生命見證深深打動。這位兄長提到:「雖然常有人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但如果沒有當初的錯誤,也不會有現在的我。」這句話展現出他對自身過去的反思與轉化,讓學生感受到生命歷程中痛苦與成長並存的力量。弟兄們分享的戒癮經驗真誠而具說服力,讓學生看見信仰如何取代物質,成為支持復原的重要力量。透過這樣的互動,學生對戒癮者的心理轉變與復原歷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受到能夠認識來自不同生命背景者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學習經驗。 2. 讓學生印象最深刻的是晨曦會中許多擔任主任或實務工作者的成員,其實也是曾經在此成功戒毒的弟兄。他們透過門徒訓練轉化生命,最終選擇留下來投入助人行列,以自身經歷陪伴其他正在努力戒癮的弟兄,形成一種正向的回饋循環。這樣的現象讓學生備感感動,也讓她對物質濫用領域的社會工作實務有了更具體且深入的認識——不僅需要專業介入,更需要理解與接納的心。透過這次參與,學生對未來若投身成癮領域的社工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想像與動力。 (2) 量化指標: 填答人數48人,課程學生人數59人,填答比例為81%。 1.本次參訪讓我對於晨曦會的業務項目更加了解。 非常同意:60.4%;同意:33.3%;尚可:4.2%;不同意:0%;非常不同意:2.1% 2.本次參訪讓我更認識晨曦會實際運作情況。 非常同意:52.1%;同意:41.7%;尚可:4.2%;不同意:0%;非常不同意:2.1% 3.本次參訪有助於提升我對於戒癮相關議題的了解。 非常同意:50%;同意:41.7%;尚可:6.3%;不同意:2.1%;非常不同意:0% 4.本次參訪有助於提升我對於更生人生命故事的了解。 非常同意:60.4 %;同意:31.3%;尚可:8.3%;不同意:0%;非常不同意:0% 5.本次參訪活動有助於提升我對於社會議題的敏感度與政策倡議的能力。 非常同意:58.3%;同意:27.1%;尚可:10.4%;不同意:4.2%;非常不同意:0% 6.整體而言,我對本次參訪感到滿意 非常同意:45.8%;同意:41.7%;尚可:8.3%;不同意:4.2%;非常不同意:0% |
||
一、 活動花絮: |
||
|
|
|
參觀晨曦會環境 |
晨曦會弟兄詩歌獻唱 |
|
|
|
|
與更生人們一同共餐 |
與機構人員的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