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活動日期開始: 2025-01-01
活動日期結束: 2025-12-31
計畫名稱: 附冊:那瑪夏USR
永續發展目標: SDG4優質教育, SDG7可負擔之永續能源, SDG11永續城鄉, SDG17全球夥伴關係

114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那瑪夏地區及高雄原鄉永續發展計畫-主軸五

114USR全年度輔導地方創生及資訊發展企劃」

活動名稱

114USR全年度輔導地方創生及資訊發展企劃

活動日期

1140101(星期三) – 1141231(星期三)

活動時間

08:00-22:00

活動地點

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原鄉

活動參與對象

高醫大教職員生、合作產業夥伴

活動參與人數

高醫教職員生8人、合作產業夥伴9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配合本校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承續第三期USR計畫112113年度一系列的調查,將於114年度以螢火蟲、原生蜂與友善農業為方向進行地方創生產業發展,進一步擴展螢火蟲自動取樣系統以及原生蜂箱自動監控系統,並發展自然農法耕種機制,種植蜜源與膠原植物,建立原生蜂適合生長之環境,並拓展樣區至高雄市原鄉及其他地區,在原鄉各地進行合適環境友善產業發展之調查,培育地方創生產業人才,鏈結上下游產業並推廣生態友善產品,建立加深加廣的在地環境友善產業鏈。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本活動延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第三期成果,聚焦於高雄市原鄉地區的環境友善產業發展,透過「螢火蟲」、「原生蜂」與「友善農業」三大核心主軸,推動在地生態保育與產業創生。計畫特色包含科技結合生態的自動取樣與監控系統、自然農法導入蜜源與膠原植物的栽植實作、以及多點樣區調查與原鄉場域拓展,實踐永續農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之目標,並結合在地人才培育與產品推廣,強化在地產業鏈與永續發展連結。

112年至113年度起,團隊已完成一系列生態基礎調查,並建立螢火蟲與原生蜂監測樣區,於114年度將持續深化與擴大執行成果,包含:

·       擴展螢火蟲自動取樣系統與原生蜂箱自動監控系統

·       導入自然農法技術並實地耕作蜜源植物與膠原植物

·       拓展樣區至高雄原鄉及其他潛力區域,進行環境友善產業資源盤點

·       結合在地青年與農民進行人才培育與產業鏈整合

·       推廣在地生產之生態友善產品,提升地方產值與可見度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一)在原鄉地區配合當地協會與在地青農發展原生蜂、螢火蟲地方創生,結合阿里山與旗山等種植養殖支援支援,配合崑山科技大學進行以應用物聯網促進觀光與農業為主的軟硬體開發,生物系師生會到當地進行合適之友善產業區域生態調查,調查內容包括:

1.       螢火蟲族群與環境調查(建立螢火蟲夜間發光即時影像及環境偵測系統)。

2.       原生蜂族群生態與傳統花粉類昆蟲調查、傳統原住民植物調查。

3.       農地作物及水域環境因子調查。

此調查將輔導在地進行蜂與農產品開發,定期取得蜂膠與蜂蜜產物以及作物進行分析。

(二)在大學端:由本計畫及合作團隊指導本系學生進行樣本蒐集的的標本,進行數據進一步的鑑定及分析,並且持續的蒐集 114116 年度之資料。鑑定及分析分為三大類:

1.       無螫蜂及螢火蟲生態鏈中物種的鑑定與適應性分析(如形態無法鑑定則採分子法鑑定)。

2.       無螫蜂產物(蜂膠、蜂蜜)之成分與純度分析及生態友善農產品之品質成份分析。

3.       整合前三項目,進行物聯網數據資料庫及族群變動風險的模式分析,優化賞螢 APP 系統推廣在地生態觀光及其蜂、農產品開發與行銷。

四、 活動花絮:

LINE ALBUM 2025627曲積山 250716 16

LINE ALBUM 2025627曲積山 250716 18 

曲積山場勘

曲積山場勘

LINE ALBUM 2025627曲積山 250716 20 

LINE ALBUM 2025627曲積山 250716 32

曲積山場勘

曲積山場勘

活動日期開始: 2023-03-31
活動日期結束: 2023-05-31
永續發展目標: SDG4優質教育

112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那瑪夏地區及高雄原鄉永續發展計畫-主軸二
當理智無法控制身體:體驗就醫與醫療的有限性

活動名稱

當理智無法控制身體:體驗就醫與醫療的有限性

活動日期

1120331日(一)、0531日(三)

活動時間

17:30~21:00

活動地點

高雄醫學大學

活動參與對象

高醫師生(參與人員主要為原鄉服務隊隊員)

活動參與人數

高醫師生約30人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本活動希望透過「當理智無法控制身體」的團體動力課程,以「相遇知識」作為理論基礎,引領學生先以身為徑體驗醫師端與病患端的「不得不」,並進而透過行動活動所拍攝之影像,進行行動活動後之反思,藉由反思進而培育醫學生共感同理的素養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那瑪夏居民受囿於物理環境條件與生活背景上的限制,有著截然不同的知識體系與健康概念。居民的健康概念是不斷與生活條件妥

協後的結果。資訊科技的發展與在地健康醫療條件的妥協具體呈現在醫者面對那瑪夏在地居民時,所謂的「醫療常規」乘載許多難以言

明的不得不,也勢必得因地制宜進行調整。如何站在醫療需求者的立場看待健康照護,並於成為醫者後成為更能感受覺知需求者所處之

情境,是醫學育重中之重。

       ◎活動規劃

時間

活動內容

主持人/講授者

17:30-18:30

「當理智無法控制身體」座談

陳南潔老師/戴嘉言老師

18:30-20:30

體驗「失控的身體」

戴嘉言老師、潘若卉老師
(分兩組同時進行)

20:30-21:00

意志與實際的差異座談

陳南潔老師/戴嘉言老師

 

[/pb_text][/pb_column][/pb_row]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