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開始: 2023-11-16
活動日期結束: 2023-11-16
永續發展目標: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4優質教育

112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善盡社會責任-核心議題一

「人們為什麼喜歡悲傷的音樂?誰說傷心的人別聽慢歌?--談音樂、情緒與大腦」

活動名稱

經典人物講座「人們為什麼喜歡悲傷的音樂?誰說傷心的人別聽慢歌?--談音樂、情緒與大腦

活動日期

1121116(星期四)

活動時間

18002000

活動地點

高醫國際會議中心B

活動參與對象

全校師生

活動參與人數

212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書院為了推廣SDGs中關於目標3:身心健康;目標4: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目標。1121116日舉辦本學期第五場經典人物講座,邀請李承宗音樂家蒞臨演講。李承宗為美國密西根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班多鈕手風琴演奏家。同時擔任Circo樂團團長兼專任班多鈕手風琴手,曾獲2018年第九屆金音獎「最佳樂手」。曾在愛樂電台主持「你為什麼會喜歡聽音樂」節目。目前除了演奏、作曲、配樂、音樂製作等工作外,也致力於藝術以及科學教育的推廣。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本場演講以「人們為什麼喜歡悲傷的音樂?誰說傷心的人別聽慢歌?--談音樂、情緒與大腦」為題,與在場師生從音樂、科學、腦神經運作的角度分析,人在情緒低落時為什麼特別喜歡聽悲傷的音樂。

    演講過程中搭配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有高亢、有尖銳、有低沉、有溫馨,講師則帶領著現場同學解析聽完後的感受。他說悲傷音樂的存在其實是有趣的一件事,因為我們通常不會在開心的時候聽悲傷的音樂,通常是在感覺到難過或者是失落的時候才會聽,而且通常我們遇到這種狀況時我們很常會反覆的聆聽某些真的聽了會很難過的曲子。

    那為什麼人們會有喜歡在悲傷的時候聆聽悲傷的音樂呢?有這種傾向的人是不是具備自溺的特質?明明就已經很慘了,還要反覆的聽悲傷的音樂,到底是讓自己更慘還是悲傷的音樂事實上有其他的效果?講師也透過統計數據的分析,以及人類大腦運作跟同學進行講解,讓大家聽了嘖嘖稱奇。最後,講師期許自己同時掌握科學人的理性思考與音樂人的感性表達,將更多好的音樂傳遞給大眾,也勉勵同學多到現場聽音樂演出,那是一種與線上聆聽全然不同的感受,能讓身心靈舒暢。本場演講吸引212位師生參與,滿意度為93.6%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1. 本次講座會讓您想要反思自身的人生規劃。                 【滿意度5.48

2. 本次講座讓您學習到經典人物的成功之道。                 【滿意度5.49

3. 本次講座讓您學習到不同的人生方向。                          【滿意度5.50

4. 本次講座讓您對於生涯規劃有更多瞭解。                     【滿意度5.44

5. 本次講座讓您對於SDGs目標3、4的認識有所提升。     【滿意度5.57

6. 整體而言,您對本次講座活動感到滿意。                      【滿意度5.62

7.您認為本次活動可讓您感受到何種基本素養/核心能力?(可複選)

(1) 能勇於提出自己創新的想法                              89.2%

(2) 能將專業技能跨域應用                                   83.3%

四、 活動花絮:


PIC 18 

PIC 19

演講前合影

由副學務長頒贈感謝狀

PIC 24

PIC 50

講師演講實況

講師演講實況(2)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