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開始: 2023-10-21
活動日期結束: 2023-10-22
永續發展目標: SDG4優質教育

112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永續不只一夏-那瑪夏及國際原鄉永續發展計畫-主軸一
112-1那瑪夏學-導論與文化知識」

活動名稱

112-1那瑪夏學-導論與文化知識

活動日期

1121021(星期六)~1022(星期日)

活動時間

08:00~20:00

活動地點

那瑪夏區

活動參與對象

高醫學生

活動參與人數

高醫師生與在地講師共70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大學社會責任於1990年代發起時便以環境永續的知識傳承為目標,本校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中,將大學課程開辦於部落,成為「深山裡的大學」,為建構並讓原住民知識庫能運用於部落和大學,將那瑪夏學規劃為校內正式課程,由文化、環境與教育等多元領域,將部落知識帶到大學教學現場中,成為「大學裡的部落」課程。邀請那瑪夏部落各領域專長的耆老、教師、獵人和職人,將原住民部落知識帶到大學中,以第一手知識傳遞給來自四面八方的大學生,將傳統知識系統性地保存於大學中。

  首度進入那瑪夏時,以導論與文化知識作為敲門磚,讓學員理解當地的生活與文化脈絡,且能以開放的心態來認識那瑪夏。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日期

時間

內容

講師

地點

1021

導論與文化知識

13:00-15:00

kanakanavu的守候》紀錄片

芒果市集

15:00-16:00

破冰聯誼與課後測驗題

張江清老師

17:00-19:00

認識那瑪夏與原住民族

民權國小 打亥.伊斯南冠.犮拉菲 校長

19:30-21:30

布農族的文化起源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耆老

1022

導論與文化知識

08:00-10:00

卡那卡那富族的祭典-河祭、米貢祭

翁德才耆老

卡那卡那富祭壇

11:00-12:00

那瑪夏的醫療

快樂診所 張清新醫師

那瑪夏
國中

13:00-14:00

關於那瑪夏的教育

那瑪夏國中學務處 曾建瑋主任

14:00-17:00

那瑪夏的音樂舞蹈

部落婦女 詹怡玲
族語老師 曾忠靜

  112-1「那瑪夏學」修課人數為58位,跨15個科系的同學選修。

  今年除延續往年的課程,文化敏感度課程邀請原住民作家Talum Ispalidav,在上山前讓學員了解當代原住民是如何被誤解及歧視、文化正面臨哪些問題,但老師也引用Husluman vava的名言「如果你的出現是認為要幫助我、教育我,那麼請你回去。如果你將把我的經驗看成你生存的一部分,那麼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努力。」,希望學生能夠學會平視以及傾聽。

  此外,今年也邀請那瑪夏快樂診所的張清新醫師為各位同學講解那瑪夏的醫療境況,張醫師說明病患對三高、痛風的困擾,因此積極宣導避免得病的飲食方式,也讓同學了解在地醫療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學員心得分享】

l   打亥校長和卜袞長老則是提及了姓名及地區正名的議題,從少數族群的立場述說這些問題的同時,我也才真正跳脫課本中的生硬字句,去感受面對種種問題的迫切與無奈,儘管現在的我並沒有太大的力量為他們的處境做出什麼改變,但我能做的就是放下心裡的成見,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了解他們的文化脈絡、以族語稱呼及問候他們,用這樣小小的改變去消弭不同族群之間的不平等,此舉並非要我們放棄自己的文化而去迎合他們,而是以平等的視角看待原住民族,讓族人們在面對主流文化的同時,能安心的保有自己族群的精神,自信地面對社會。

l   抵達陌生的地方,我們把自己的心放低,謙虛向當地人學習經驗與知識。到頭來才發現自己是最欠缺觀念的人,並且滿載而歸。我很喜歡這種學習模式,因為真的讓我對那瑪夏這個地區的人文與生態有更多元的了解,對文化有更深的尊敬與反思。

l   在聽完許多當地人士的分享後我也深深感受到他們對那瑪夏這個地方的認同及喜愛,這也引發了我心中的一個問題:我的家在哪裡?我以前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而我對孕育我成長的地方似乎也沒有太大的認同感,不同於那瑪夏的居民們,他們可以很輕易的回答出他們的家在哪裡,也能夠滔滔不絕的介紹有關他們家鄉的一切,但我卻不行,這令我感到十分慚愧。印象中蘇老師也曾在第一堂提過類似的疑問,當時的我並沒有太多想法,在實際前往那瑪夏後,這個疑問似乎又默默地浮上來了,我認為我該如同居住於那瑪夏的族人般,好好的了解家鄉的故事淵源,以及它的好,這樣在未來我才能較自信的和他人介紹我是誰,我來自哪裡,而那裡又是個怎麼樣的地方,也才能對我的家產生較強的連結。

l   我曾擔心我會在交流中飽受衝突,不論是外在或是內心,這方面曾有過許多難堪的經驗,讓我對山林課程或多或少感到畏懼。但這次上山,我卻沒有發現我曾幻想的衝突與焦慮,反而自己的思考變得更多元,更加豐富。這讓我思考,在真正去認識一件事以前,我們往往被自己構築的想像所束縛,因而感到興奮或是恐懼,但凡事無法拿捏,預設立場的結果會是更順利的融合或是更強烈的衝突,既有好、也有壞,但還是缺乏了許多彈性空間。因此我期待有了這次的經驗,我除了能用更多元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像是以永續的角度思考生活),也能培養面對新事物的彈性與心胸,不是被侷限在想像中,而是讓自己能更自然的面對各種新事物,以實際體驗去品嘗摩擦與衝突,跟原住民一樣率性的挑戰與嘗試。

四、 活動花絮:

8.1121022-001.jpg

8.1121022 002

打亥校長-認識那瑪夏,一切先歸零

卜袞耆老-找到自己獵場

8.1121022-003.jpg

8.1121022 003

翁德才耆老-真誠待人和慷慨地分享

張清新醫師-深入鄉土的醫療

8.1121022-004.jpg

8.1121022 006

建瑋主任-陪伴學生成長

詹怡玲、曾忠靜老師-自信展現文化魅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