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社會責任納入校務發展規劃
「青銀攜手健康促進-旗津區銀髮及長照產業優化加值發展計畫」
「台灣流行音樂在高齡服務使用的可能性3—音樂跨界、跨時代、跨文化的可能性」
活動名稱 |
台灣流行音樂在高齡服務使用的可能性3—音樂跨界、跨時代、跨文化的可能性 |
||||||||||||||||||||||||||||||||||||||||||||||||||||||||||||||||||||||||
活動日期 |
112年4月24日(星期一) |
||||||||||||||||||||||||||||||||||||||||||||||||||||||||||||||||||||||||
活動時間 |
11:50-14:00 |
||||||||||||||||||||||||||||||||||||||||||||||||||||||||||||||||||||||||
活動地點 |
濟世大樓CS915 |
||||||||||||||||||||||||||||||||||||||||||||||||||||||||||||||||||||||||
活動參與對象 |
高齡社會健康照顧學程師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45人 |
||||||||||||||||||||||||||||||||||||||||||||||||||||||||||||||||||||||||
1、 活動重點及目的: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音樂是一個愉快的情感體驗;人們通常根據時間、情緒、空間和文化,以不同的方式使用音樂;它比其他的刺激更能夠激發、感動和娛樂人們。音樂在老年人生活中究竟扮演甚麼角色?音樂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扮演至為關鍵的作用,提供人們理解和發展自我認同、與他人連結、保持健康、體驗和表達靈性的方式。在高齡社會中,希望協助學生通過音樂為人們提供保持積極的自尊、能力感、獨立以及避免孤立或孤獨感的方式來促進積極的老化,並促進和維持老年人的福祉。本次藉由台灣流行音樂的介紹,增進高齡學程學生對於音樂輔療的認識。 2、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從月夜愁做為起點的台灣音樂保存計畫,其目的是為了促進與老人之間的溝通。古典樂為何雋永並且歷久不衰?台灣的流行音樂為何只以十年作為一個交替?台灣本土歌謠保存計畫就是嘗試將巴洛克等古典音樂結合台灣本土歌謠,試圖讓長輩重拾家的感覺。對於計畫的發起者而言,這是一次從學術象牙塔出走、朝向企業化、商業化的可能,比起留在學術界完成國科會研究計畫,如何讓音樂對大眾造成改變、如何實踐音樂人對於音樂本身的想法與理念,這是一條賠上不少成本、收穫卻相當有限的道路,但為了心中的音樂與理想,她選擇勇敢往前走,才看的見更多可能性。 (一)量化資料整理
根據上述量化指標,91%的學生對本次活動講者講授感到滿意;95.5%的學生滿意活動提升台灣流行音樂跨界的瞭解度;95.5%的學生滿意對台灣流行音樂跨時代的瞭解度有幫助;95.5%的學生滿意本次活動對台灣流行音樂跨文化的瞭解度;整體而言,95.5%的學生對本次活動感到滿意。
(二)質化資料整理: 參與本系列活動後,對音樂輔療所增進之認識: 1. 此次活動除了本課程核心重點「跨文化」以及「跨時代」外,我認為講者無意間傳達的價值觀也是令我收穫最多的地方。快結束才發現,她可能是我最渴望活成的模樣,不被現實拘束,勇敢走自己想走的路、想做的事,有種新世代女性的感覺。在講座前,我可能對於「跨」很有疑問,講座後就什麼都懂了,真的是「跨」。 2. 通過參與本系列活動,我進一步認識到音樂輔療的多樣性和應用範圍。我了解到音樂輔療可以應用於許多不同的場景,例如醫院、老人院、學校等,並且可以對多種疾病和症狀進行治療和緩解,如癌症、阿茲海默症、焦慮、憂鬱等。我還學到了關於音樂輔療師的訓練和專業知識,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音樂和樂器來進行治療。 3. 這次活動提到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音樂,像是西方古典音樂、早期台灣的民謠、現代流行音樂等等的,我覺得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音樂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一定都有可以讓人產生共鳴的地方,就像有人說過:音樂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溝通方式,透過音樂能讓人在某些方面的放鬆,不論是心裡還是生理。所以我覺得像李美文老師的音樂輔療計畫就是相當好且相當值得大家關注的事情。 4. 音樂治療可以協助緩解許多狀況與疾病,從生理層面來說,患有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的人都能從音樂治療中受益。音樂治療對許多慢性疼痛也有效果,慢性疼痛通常會導致憂鬱、壓力和焦慮水平升高,音樂治療可以緩解不適。此外,音樂治療甚至可用於加護病房的新生兒,它可以刺激大腦,幫助幼兒的神經發展。在心理層面,音樂治療對陷入困境的青少年也有幫助,藉此調節行為和情緒障礙,焦慮和創傷經歷。而音樂治療對自閉症類群障礙(ASD)患者來說特別重要,因為這些人有特殊的要求,音樂治療通常是與自閉症患者互動的好方法。此外,對於阿茲海默症患者來說,音樂治療可能有助於解決記憶問題。對於許多心理問題,音樂治療都是一種有效的療法,它可以探索你的想法和感受,提高表達情緒的能力。也有研究表明,音樂治療可以增加動力和自尊心,讓人有辦法克服如成癮等心理上的問題。 5. 我以前對音樂輔療可說是毫無概念,一直以來都認為音樂是娛樂的東西,並不清楚它原來有治療的功效,所以上完這些課後,我更加認識了何謂音樂輔療,尤其音樂能夠用來治療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不僅能藉由音樂改善其過動情形,又能增加他們的專注力,可說是一舉兩得。而老師有提出一個難以忽略的議題-憂鬱症,老師指出現今約有30%的大學生,罹患憂鬱症或有憂鬱傾向,顯現出年輕世代在內心藏有眾多壓力,以至於產生憂鬱之傾向,間接導致很多人的病因,但其中有許多人對自己的心理狀態毫不知情,甚至都是病入膏肓了才爆發出來,這時通常為時已晚,因此如果能透過音樂來進行輔療,藉由平時就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預防動作,到時候能才有辦法改善整個年輕世代的心理壓力,也能減少整體憂鬱症的人口數。 6. 音樂輔療是一種以音樂為媒介的治療方法,透過音樂的節奏還有旋律或者是和聲等等,來促進身體健康或者是應用在心理學上面。它可以用在各種疾病治療上,包括情緒障礙或心理創傷或老年癡呆等等。音樂輔療可以減少身體緊張感或者是壓力反應,是一個應用相當廣泛並有效的方法。 7. 在還沒聽聞美文老師分享音樂治療的研究之前,我原以為聽音樂僅僅是種能讓人放鬆的方式,沒想到透過老師的分享、講座中觀看的影片等等,才了解到音樂能引起人們腦波的改變!如同美文老師與校內教授們共同研究ADHD孩童對於音樂介入輔療後的改變,讓我深刻感受到音樂之於人們的重要性,接觸不同類型的音樂除了能讓人心情穩定或興奮等,更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此外,聽完三場講座後,我亦更加了解台灣流行音樂的多元面向,也對於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認識,甚至從美文老師的字句中,發現她真的相當致力於推廣音樂給普羅大眾,也是個持續朝自我夢想前進的前輩!很開心學校邀請李老師到校演講,期待能再次見到老師~~ 8. 這一系列活動後,我發現音樂的用途不單僅僅只為我們平日的休閒所用,從與長者的互動到傳統歌謠保存的跨界演出等等⋯⋯。而老師妙語連珠的解說下,一路帶我們從月夜愁走至西方社會再步入臺灣近代電影音樂,甚至前幾週學校的演講發表了有關ADHD的音樂治療也很受系上同學的歡迎,一連串跨領域、跨文化的課程,透過一個月看似不同的主題,到最後一次才發現三場活動傳達的內容是層層遞進的,謝謝老師撥空帶給我們這麼多豐富的內容,也在會後的Q&A時間引導、闡述了各方向的內容供我們未來參考。 9. 有許多研究及調查指出音樂輔療確實助於維持和促進高齡長者的身心健康,透過本系列音樂治療相關活動後,經由講師專業角度的分享和解說,對於音樂的理解和應用有更多的想法,例如同樣的影像片段,播放不同的背景音樂,便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以及音樂與生活經驗的連結,若能運用在長者的日常生活與活動環境中,相信能幫助許多長者們。 10. 音樂輔療的目的就是以音樂為溝通的媒介,為增進長者身心的健康,除了有音樂活動的介入,更強調人際的互動關係,結構性的課程安排如身體律動、樂器伴奏、音樂欣賞與歌曲教唱,使失智長者於認知功能改善、社會參與與肢體復健上有明顯幫助。音樂不僅只是音樂,跨時代、跨文化的音樂之所以如此重要也是因為不一樣風格的音樂,也能針對每一位不同個性、不同年齡的長者帶來不同的感受,在高齡服務上,也能進展得更加完整齊全。 11. 我覺得在參加完這些活動後,對於講者老師在台灣傳統音樂的傳承及到現在去與醫療合作以音樂治療的方式去治療ADHD的孩子,讓我感到很感動、也很佩服老師。我自己本身對於台灣音樂的了解並不多,所以聽完演講後也覺得吸收到很多新知,也覺得如果能夠以音樂或其他例如園藝、芳香治療等方式去治療病人,而不是傳統只靠藥物去維持病況,是一件對病人來說更好的事。 活動後,我還想說/問: 1. 這次的課程選修感謝主負責老師、醫社系的所有老師、通識中心的老師們、還有最重要,中山大學的老師們共同促成,身為學生,在這幾堂課程中獲益良多,一路從入學聽著高醫和中山是友校,做融合活動,直到今天親眼見識到音樂和醫學是真正能做到融合成效,期許未來也可以依循這樣的步調去作出更多有新意、有意義的治療。 2. 觀察到講者會根據時代變化去設計專輯,我在想或許之後的專輯可以針對社會事件去下手,畢竟在如今這個時代當中,情情愛愛還是存在,但所占比例可能已經變小了。就如同電視劇趨勢一樣,現代人似乎更關心社會。 3. 今天上課時聽了許多別出心裁的音樂,平時常聽傳統樂器的我,當巴洛克的西洋音樂,融入了台灣傳統歌曲,所譜出的美妙聲樂傳進我們腦海時,令大家一座皆驚,我怎麼也沒想到,這些我耳熟能詳的兒歌、流行歌、傳統歌曲,居然能跟巴洛克碰撞出驚豔的火花,讓我聽得十分盡興。但我認為比較可惜的在於,台灣的音樂團體深受資金短缺的困擾,陷入賠本之泥坑更是見怪不怪,通常這些工作者都要吃著對音樂事業的老本,拚死拚活的努力下去,為的皆是他們所熱愛的音樂,一切的一切是多麼不合理,卻又是如此當然,難怪講師會說:「賠錢我們也要做」,這樣令人敬佩的言語。也難怪我能從播放的樂曲,感受到充沛的熱情,行行音符都是愛與血,使我內心意猶未盡,也希望學校能多邀請老師的團隊,來學校進行出演,讓這些表演者有更多的舞台好表現自己。 4. 講座結束後我的內心充斥著滿滿感動。過往在世新我隨話劇社的燈光老師到北藝 、 華山 劇院實習,同為藝術圈內人,我常在思考藝術介入社區的突破口以及打破上流消費的既定印象 。感謝教授的回饋分享,無論何種專業「跨界、跨域、教育」三種層面的耕耘都不可或缺。來高醫學習至今,我逐漸體會到「關係建立」的必要性,教授分享她與企業民眾互動時,提醒我提升人際關係技巧的重要性。相較其他藝術類別,音樂真的是最難曝光的一門藝術。劇場能透過演員人氣吸引觀眾,美術擁有許多展覽空間,如美術館 、校園走廊、醫院等舞蹈能透過律動、cover融入生活,而純樂器的音樂演奏彈性程度非常有限。劇場、美術、舞蹈作品與藝術家之間能相互獨立,而音樂家與樂器必須同時存在才為一體。劇本可獨立閱讀並非絕對要以演出形式呈現,圖畫可直接展出,甚至競標拍賣,舞蹈能濃縮精華片段,成為模仿 cover的流行風潮,音樂則是要親自演奏才能傳遞給社會大眾。謝謝美文教授帶領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勇於嘗試,無論是東西融合亦或是臺灣文化的保存推廣,一路走來都不容易。謝謝您帶領我們瞭解不同時期的臺灣歌詞反映出的時代背景,都是跨越時空的浪漫。祝福《映畫.臺灣》音樂會演出順利,期待臺灣歌謠和華語電影再次迸出新的臺灣生命力。 5. 講者為中山大學音樂系的教授,也是很厲害的演奏家,從言談中可以感受到她對音樂的熱愛。可能因為講座名稱提到音樂輔療,對此講座抱著蠻大的興趣來參與,完整參與三堂系列講座後,在音樂跨時代、跨文化的多面向上面收穫許多。 |
一、 活動花絮:
|
|
本系列最後一次講座,講者在開場與參加者共同拍攝大合照 |
講者介紹《映畫台灣》系列作品,說明台灣本土歌謠保存計畫的發展 |
|
|
《映畫台灣》將在衛武營演出,講者歡迎有興趣的聽眾報名 |
演講結束後,台下同學發表對於講者一系列演講的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