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開始: 2024-12-11
活動日期結束: 2024-12-11
永續發展目標: SDG4優質教育

113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教學創新精進面向-核心議題六

性別科普倡議工作坊

活動名稱

性別科普倡議工作坊

活動日期

1131211(星期三)

活動時間

18002000

活動地點

本校濟世大樓915A教室

活動參與對象

校內師生優先,亦開放部分名額給校外人士

活動參與人數

48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本次性別科普倡議工作坊邀請到媒體實務工作者方君竹,帶領同學們了解如何在社群媒體眾聲喧嘩的時代,理解並善用媒體工具,藉此推廣性別知識,倡議性別議題。透過媒體實務工作者的經驗與協助,讓同學除了學理式的批判反思媒體產制內容,也理解如何設定議題,剪裁材料,瞄準視聽群眾,並且說一個好聽,有傳達性,也有力量的故事。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君竹老師首先分析台灣目前的媒體現況。他指出,其實現在的媒體環境並不缺乏轉譯知識的優質新聞內容,這些內容一直都有在做;問題在於,這些新聞內容都沒有人在看。在分眾媒體的時代,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滿足他們興趣與需求的媒體上,沒有額外的心力再去關注公眾議題。因此,進行知識轉譯的目的,為的就是讓聽眾一起關心我們所在意的嚴肅議題,而不是將注意力都集中在爽片上。對此,君竹老師提出有「對象感」、以讀者為中心的媒體產製哲學。對象感是指有明確的欲對話的聽眾(target audience),並考慮聽眾的個性、語言、對敘事風格的喜好和合適的報導形式。因此,有對象感的報導是用異溫層的語言對話,「客製化」產製報導的作法。君竹老師以料理為喻,當我們(記者)希望傳遞的是苦口良藥的優質新聞,但聽眾期待的卻是糖衣毒藥的媒體內容時,我們可以用妥協的敘事方式,「為良藥裹糖衣」,以聽眾好下嚥的方式料理我們在意的新聞知識。最後,君竹老師提醒,知識轉譯其實是一個不斷嘗試與修正的行動,媒體人要能「無我」的去感受聽眾的需要。藉此,在分眾媒體的時代,我們才能夠瞄準異溫層的聽眾,傳遞我們在意的公共議題。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一)質化指標

1.        同學回饋及建議

Ø   這次講座主題非常有趣,也是之前比較少思考的面向。在自身過往的論述經驗中,總是希望自己能夠盡可能帶入更多元的觀點與視角,深怕有人在自己的論述中被消失。但確實就像君竹說的,在公共論述中這不一定是有幫助的。當我們有辦法明確的描繪出受眾的輪廓時,才有辦法產生客製化的內容進行溝通,也才有助於整體社會的進步。

2.        未來舉辦性別倡議工作坊系列活動,您希望的議題/型態是?

Ø   探討公共議題資訊傳遞後的現象,或接收其資訊之對象的行為改變。

Ø   希望可以多了解交織性的概念,雖然知道他的概念非常重要,在當今社會中不能輕易忽視。不過在相關權益倡議時,過度解讀交織性的概念很容易在討論的過程中失焦,或是性別主體性被模糊化,因此我想更瞭解交織性的概念及其限制,讓未來在應用上能更聚焦問題而非泛化。

(二)量化指標

1.        您對本次活動講者講授滿意度為何?

非常滿意87%;滿意13%;普通0%;不滿意 0%;非常不滿意0%

2.        本次活動使您對性別科普有更瞭解?

非常滿意60.9%;滿意34.8%;普通4.3%;不滿意 0%;非常不滿意0%

3.        本次活動使您對媒體倡議工具有更瞭解?

非常滿意87%;滿意13%;普通0%;不滿意 0%;非常不滿意0%

4.        本次活動使您對進行性別科普倡議有所助益?

非常滿意78.3%;滿意21.7%;普通0%;不滿意 0%;非常不滿意0%

5.       整體而言,您對本次演講的滿意程度為何?

非常滿意78.3%;滿意21.7%;普通0%;不滿意 0%;非常不滿意0%

(三)        活動花絮:

20241211方君竹講師演講

20241211胡郁盈老師主持

圖說一:方君竹講師演講

圖說二:胡郁盈老師主持

20241211演講進行過程

20241211演講結束後大合照

圖說三:演講進行過程

圖說四:演講結束後大合照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