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開始: 2022-12-30
活動日期結束: 2022-12-30

111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那瑪夏地區及高雄原鄉永續發展計畫-主軸一

「那瑪夏學-文化知識與健康」

活動名稱

那瑪夏學-文化知識與健康

活動日期

1111112(星期六)~1113(星期日)

活動時間

08:00~20:00

活動地點

那瑪夏區

活動參與對象

高醫學生

活動參與人數

高醫師生與在地講師共73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大學社會責任於1990年代發起時便以永續的知識傳承為目標,本校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中,將大學課程開辦於部落,成為「深山裡的大學」,為建構並讓原住民知識庫能運用於部落和大學,將那瑪夏學規劃為校內正式課程,由文化、環境與教育等多元領域,將部落知識帶到大學教學現場中,成為「大學裡的部落」課程。邀請那瑪夏部落各領域專長的耆老、教師、獵人和職人,將原住民部落知識帶到大學中,以第一手知識傳遞給來自四面八方的大學生,將傳統知識系統性地保存於大學中。

  文化為特定族群於特定地點所產生的共同記憶與習慣,藝術與舞蹈是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應社會生活的途徑,上一次課程學生了解環境的與人類在自然中的活動,這次透過卡那卡那富族與布農族耆老們的眼光來深入了解那瑪夏的文化精神。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日期

時間

內容

講師

地點

1112

文化知識與健康

11:00-13:00

第一梯:那瑪夏的生活美學-花藝創作

藝術家林素雲

築夢工作室

第二梯:那瑪夏的音樂舞蹈

分兩組同時進行

部落婦女 藍馨慧、詹怡玲
族語老師 朱文華、曾忠靜

舊區公所

14:30-16:30

第一梯:那瑪夏的音樂舞蹈

分兩組同時進行

部落婦女 藍馨慧、詹怡玲
族語老師 朱文華、曾忠靜

舊區公所

第二梯:那瑪夏的生活美學-花藝創作

藝術家 邱雅茹、林素雲

築夢工作室

18:00-22:00

布農族的文化起源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耆老

芒果市集

1113

文化知識與健康

09:00-13:00

卡那卡那富族的祭典-河祭、米貢祭

翁德才耆老

卡那卡那富祭壇

13:00-15:00

原住民的植物運用與飲食文化

八里香之店負責人 孫瑞芳

姊妹小吃店

15:00-17:00

那瑪夏區的健康照護

護理長 李秀花

那瑪夏衛生所

  課程第一天注重部落健康照護及藝術文化的學習,由秀花護理長述說八八風災的經歷及山區醫療困境,也讓學生了解學習專業知識之餘也必須貼近在地特性與需求,才能在緊急狀況下成為即戰力。再由藍馨慧、詹怡玲、朱文華、曾忠靜老師帶領學生學習布農族的八部合音與拍手歌,因八部合音是非常嚴肅的傳統文化祭儀,學生學習時氣氛肅穆,用心體會文化傳承的精神與不易。而後由卜袞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場深度的文化反思,先來與後到,衝突與和解,信仰與平視,讓學生重新思考過去與未來。

  第二天來到卡那卡那富族的祭壇(札格勒),聆聽翁耆老訴說卡那卡那富的文化和祭典,學員也從中學習到卡那卡那富族的生活態度-靜觀其變、先觀察再行動、不誇大和炫耀以及分享。接著,孫老師為學員介紹植物的飲食運用以及養生功效,在品嘗在地美食的歡樂氣氛下結束本次課程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學員心得分享】

l   就像詠超老師在卜袞老師的演講所說的,要先「認識」才有可能進一步「認同」,如果在一開始就追求認同彷彿像是在追求一個尚不可及的大目標,進而有可能在裡頭迷失,不如先從「認識」開始,這個論點不僅限於我們與那瑪夏的關係,也可以運用在我們和所居住的土地,或是和自己的家鄉的關係。時而揚起波瀾,時而安定如山,是我在那瑪夏所學到的,也是我在人生學到的。

l   在她的分享中有提到,在災害後第一批送上山的是諮商心理師們,但由於缺水缺電的環境,心理師們比原住民還害怕,不久又被送下山,身為一個心理系學生,我期許未來若面對類似災害情境時,能當一個真正能提供幫助的人。

l   在第一晚上聽過卜袞耆老形容那瑪夏的山很溫柔之後,每次靜下心來看著山都會不禁代入溫柔這個形容詞,但我覺得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好的影響,至少會花更多時間就只是望著山,想像它的溫柔會如何呈現。

l   我從小到大的記憶中也沒有在自己的部落參加過祭典,每次回去的印象都是協助種植水蜜桃、柑橘、蔬菜和香菇、偶爾到溪邊玩水、吃烤肉和打球等等,因此對於自己的文化可以說是一定程度的不瞭解,所以當耆老談及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再度去思考自己認同及歸屬感,希望在學習的路上,這份自我懷疑能夠得到一個答案。

l   在這次的旅途中,我也注意到了一個必須時時提醒自己的事情,雖然我對於認識原住民族,甚至進到部落裡面是充滿興奮的,但這樣強烈的好奇心也必須要謹慎的展現,因為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觸碰到禁忌,所以在「執行」這樣的熱情前,應該要先以理性去好好了解族群的文化習慣與禁忌,這樣不只是對於他們的一種尊重,我也能以一個更客觀認真的態度去認識他們的一切。

l   之前的我都只有從課本上或網路上了解與體驗原住民的文化,而經過兩次實際上山後,直接進到部落裡,接觸生活在那裡的人,以他們的角度與觀點看社會,讓我發現我們接收到的很多都是片面不完整的資訊,當地的事應該由當地人來講述才最完整。也讓我思考更多,如同耆老所說,我們都是平等的,沒有哪個族群比較優越,因此應該彼此平視,而不該用凝視的角度看原住民。這兩堂課讓我學著把身段放低,更開放更謙卑,學著聆聽而不是訴說,彼此互相尊重,才能融洽的相處,一同讓我們所處的環境變得更好。

一、 活動花絮:

8.1111112 1 8.1111112 2

秀花護理長在當年災情最嚴重的地區講述山區醫療的困境

林老師介紹布農族的傳統頭飾

8.1111112 3 8.1111112 4

學習報戰功的流程

讓大家都不自覺變得更溫柔的卜袞老師

8.1111112 5 8.1111112 6

翁老師自繪教材說明卡那卡那富族的傳說故事

孫老師介紹薑黃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