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那瑪夏地區及高雄原鄉永續發展計畫-主軸一
「那瑪夏學-行前說明會」
活動名稱 |
那瑪夏學-行前說明會 |
||||||||||||
活動日期 |
110年10月13日(星期三) |
||||||||||||
活動時間 |
17:00~20:00 |
||||||||||||
活動地點 |
高雄醫學大學國研大樓IR628 |
||||||||||||
活動參與對象 |
高醫學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高醫師生共29人 |
||||||||||||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大學社會責任於1990年代發起時便以環境永續的知識傳承為目標,本校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中,將大學課程開辦於部落,成為「深山裡的大學」,為建構並讓原住民知識庫能運用於部落和大學,將那瑪夏學規劃為校內正式課程,由文化、環境與教育等多元領域,將部落知識帶到大學教學現場中,成為「大學裡的部落」課程。邀請那瑪夏部落各領域專長的耆老、教師、獵人和職人,將原住民部落知識帶到大學中,以第一手知識傳遞給來自四面八方的大學生,將傳統知識系統性地保存於大學中。 在正式踏入那瑪夏前,邀請用漫畫和貼圖分享布農族語和當代族群議題的圖文作家-Umav Ispalakan老師,分享當代原住民青年是如何面對生活中微歧視、自我身份認同等問題,希望能讓學員具備文化敏感度,對原住民族有更多的了解並尊重台灣土地上的多元族群,並啟發他們對於族語及原民議題的關注與討論。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Umav Ispalakan老師為了讓布農語能出現在日常中,透過Line貼圖、臉書粉專、插畫等方式,打破一般人接觸族語的門檻。老師分享許多新聞中出現的歧視事件,以及她與家人朋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微歧視或是認知差異。希望透過這些案例的分享,讓學員打破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在正式進入那瑪夏或是其他原鄉時都能把心態歸零,因為各地不同族群都會有些許差異,應該用開放的心去認識每個不同的原住民族,並且切記「冷靜為主」,避免太興奮講出不適宜的話語。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l 聽到有關原住民的故事才曉得原來在現代社會對他們而言生存是十分艱辛的。他們明明是最先在這片土地生存的人,卻飽受折磨、歧視,長輩們還是堅持傳承自己的文化,慢慢開始對年輕的一輩教授族語或者先人的生存技巧等等,為的就是不讓族群就此消聲匿跡。 l 我原本以為歧視的問題應該離自己很遠,一來是因為沒有與原住民族近距離的交流接觸過,二來是因為我不會想要用歧視的字眼或眼光去對待與自己不同的族群,但聽完Umav和打亥校長為我們帶來的演講後,我才意識到,如果在接觸一個文化前沒有事先了解它的話,冒犯似乎是無可避免的。也許我們都不把無心的冒犯當成「冒犯」,以無知或無意當成藉口,橫衝直撞的言語在日常生活中不知又要擊垮多少人。期許在未來,每個人都能受到充足的關於原住民文化的教育,並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習如何與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長卻又截然不同的人們要相處,充足的了解以及知識基礎,才能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對彼此的尊重。 |
四、 活動花絮: |
|
蘇詠超老師引言 |
Umav老師分享族群議題 |
上課情形 |
大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