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那瑪夏地區及高雄原鄉永續發展計畫 -主軸四
「台澳跨國研討會-危機就是轉機:探討澳洲及台灣原住民如何從災變中復甦及茁壯」
活動名稱 |
台澳跨國研討會-危機就是轉機:探討澳洲及台灣原住民如何從災變中復甦及茁壯 |
活動日期 |
109年08月12日 |
活動時間 |
1000-1130 |
活動地點 |
線上ZOOM會議室 |
活動參與對象 |
本校師生、台澳非相關專家學者 |
活動參與人數 |
本校師生:2人、那瑪夏人士:1人、相關專家學者:45人 |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在21世紀,世界級前所未見的災難和流行病正在提高人們正面臨生存危機的認識。通常,危機被解讀為帶來巨大痛苦。在承認危機的這一“陰暗面”的同時,我們建議依循著危機的中文符號以及風險的原始意函,危機也同時具備”機會”產出的”光明面”。借鑒轉型學習理論、符號互動主義和敘事理論,我們認為災難在恢復和重建階段為個人和群體變革提供了機會,因此可以充當社會轉折點的催化劑。我們將通過分享澳大利亞和台灣原民社區如何從經歷長期的社會災難(殖民化)和自然災難(如:2015年澳大利亞北部的納塔姆、蘭颶風和2009年重創台灣那瑪夏區的莫拉克颱風)中重建以及復原,彌補知識上的鴻溝。研究指出恢復和重建階段能視為長期的轉換過程,以減少未來發生社會和“自然”災難和大流行的風險。也就是說,將恢復和重建視為變革的機遇,並將其視為螺旋式上升的關鍵起點而不是終點對於扭轉局勢可能非常有用。同樣顯而易見的是,原住民人民,特別是婦女,在促進危機就是轉機的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本次會議透過線上會議之方式舉辦跨國研討會,台灣高雄醫學大學、澳洲坎培拉大學,共同合作於澳洲國立大學災難研究平台上發表。高醫大由性別所所長林津如與那瑪夏部落耆老Apuu Kaaviana共同報告,坎培拉大學由Petra Buergelt 助理教授報告,除相關知識之交流外,也可做為未來實體交流前之相關準備,疫情衝擊雖然減緩面對面的交流,但因為跨國線上交流,反而擴大了參與群體的多元性。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本次會議共計有台灣、澳洲、非洲等地之四十餘位專家於線上共同參與,並以線上交流方式完成本年度KPI。 |
四、 活動花絮:
|
|
坎培拉大學Petra教授開場簡介。 |
本校性別所林津如所長與那瑪夏部落耆老分享那瑪夏婦女災後重建的經驗。 |
|
|
Bev Sithole教授位於哥本哈根的精采演說。 |
Elaine Läwurrpa Maypilama教授分享澳洲婦女參與重建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