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因應社會變遷:培育具人本前瞻、智慧跨域之人文社會科學人才計畫—跨域創新精神
「1-1跨域照顧機構管理與實作一」
活動名稱 |
高齡者家庭照顧者關懷議題:精障家庭照顧者社工處遇組專訪 |
||||||||||||||||||||||||||||||||||||||||||||||||||||||||||||||||||||||||
活動日期 |
111年05月20日 |
||||||||||||||||||||||||||||||||||||||||||||||||||||||||||||||||||||||||
活動時間 |
9:00-12:00 |
||||||||||||||||||||||||||||||||||||||||||||||||||||||||||||||||||||||||
活動地點 |
高雄醫學大學 |
||||||||||||||||||||||||||||||||||||||||||||||||||||||||||||||||||||||||
活動參與對象 |
家庭社會工作課程醫社系學生 |
||||||||||||||||||||||||||||||||||||||||||||||||||||||||||||||||||||||||
活動參與人數 |
10人 |
||||||||||||||||||||||||||||||||||||||||||||||||||||||||||||||||||||||||
一、活動重點及目的: 透過跨域創新之精神、人際溝通能力、社會參與實踐與人工智慧視野結合,啟發學生意識到健康權的交織網絡,學習運用同理心作為溝通對話的橋樑,發展跨領域的合作能力,以開發結合人文精神和科技能力的適當媒介,促進健康權的落實與永續實踐。 二、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一) 藉由此次活動,提升同學對精神科社工處遇認知,藉由實務社會工作者的分享,與同學們做交流與討論,協助同學完成課程報告之餘,更增加同學們對精神社工該如何協助高齡精神照顧者支持精障者有更多認知。 (二) 訪談大綱: 1.請問在相關的精神障礙弱勢家庭的福利內容的實際幫助是怎麼做呢?(像是情緒支持的相關實際服務內容為何?) 2.現今家庭照顧的照顧壓力可以藉由專業人員的協助、申請補助……等方式來幫助照顧者減輕照顧負擔,但有些早已產生的社會烙印、汙名,或是情緒、心理健康問題,如照顧精障者的精神負荷、照顧者因長期照顧壓力導致自身產生了憂鬱、焦慮、失眠......等精神狀況,這些屬於偏向心理、精神層面的問題,可能是無法一時之間消除的,因此想請問有這方面的協助能夠給予這些照顧者精神面上的支持嗎? 3.在政府的調查報告中看到大多家庭照顧者多是使用經濟補助及居家照顧,心理諮商治療以及照顧技巧課程這方面使用率偏低,想知道說機構有提供後兩項的服務或是支持團體的活動嗎? 4.在於各項的服務大多看到的是對於成年障礙者的就業輔助,但對於18歲以下的服務幾乎沒有看到,想請問機構對於未成年精障者有給予那些服務項目? 5.在精神障礙者返家的過程當中,要如何逐漸減少醫療模式過度的干預,轉而提供「自立生活」的協助,降低社會排除的狀況? 6.精神障礙者在生病之後,面對的是一連串「社會性的陷落」,而產生原因,除了社會對於精神疾病的認知偏誤之外,台灣精神障礙者康復歷程的服務設計過度由醫療主導,亦造成病人重複住院和返家的「旋轉門現象」,機構要如何設計改變此種過度「醫療」的服務,使其更加貼近「人權」模式? 7.「污名化經常是源自外在環境與個人內在思維,因為害怕外在歧視的眼光和態度,多數精障者家屬為自我保護,往往將疾病的事實隱藏,盡量不向外界尋求相關的協助。」想請問若發生上述情況,那我們要如何、從什麼管道去發現、接住他們呢?遇到這種不希望與外界接觸的個案該如何協助他們走出家門? 8.看到文獻中提及看到文獻中提及家連家的概念還有心理衛生講座及教育課程,這些用來幫助精障者家屬的一些心靈、排解壓力課程,想請問倘若這些方式都無法讓家屬壓力緩解,或者家屬一樣不能理解精神疾病,想請問社工還有甚麼辦法可以介入處理呢? 9.在文獻中有看到在身障者自立生活服務的部分有提到社工藉由辦理培訓課程,使身障者透過訓練成為一名社工的協同服務提供者,想請問這樣的角色具體的協同服務內容是甚麼?通常這樣的協同服務多是如何服務? 10.文獻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家庭照顧者除了需承擔照顧的沉重負荷,在社區中也會面臨社會對精神疾患認知落差而形成烙印的困處,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以減輕其照顧壓力。但社區化精神照護不足,導致有個案長期佔用急性病床的現象,而目前台灣並無規範社區照顧、支持服務,或多元的選擇及追蹤等統整性規劃。在上述情況下社工該如何處遇才能在不增加家庭照顧者壓力的情況下,使個案能夠順利回歸社區? 11.有沒有可能在回歸社區的同時也有參與社區復健中心呢?在參與的過程中如何也兼顧精障者與家庭的關係呢? 12.請問社會局是否提供精神障礙者庇護性服務? 13.請問無障礙之家目前是否提供精障者家庭照顧者相關服務項? 三、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一)量化資料整理
根據上述量化指標,100%的學生對本次活動講者講授感到滿意;80%的學生同意本次活動認識精障家庭照顧者議題的程度;100%的學生同意本次活動在精障家庭處遇策略的瞭解度;80%的學生同意本次活動能對精障家庭照顧者壓力負荷的瞭解度;整體而言,100%的學生對本次活動感到滿意。 (二)質化資料整理 本課程幫助您瞭解到社會工作者如何在保護性家庭議題上展現角色與功能? 1. 能知道公、私立部門的服務提供因為各種財力物力人力......等因素而有差距,因此社工的角色和功能也會因此有所不同,而專訪中有提及的功能為關懷訪視、衛教、經費申請......等,其中最重要的還有需要和其他專業及家屬共同合作。 2. 若家屬無法理解精神疾病,社工會透過認識精神科、危機處理、善待自己、重整生活、康復的疑惑、痊癒和倡導等課程幫助其有更全面的了解。課程著重在知識的傳遞,以此來降低照顧者精神的負荷。並培訓家屬自己當講師,成立自助團體,讓他們分享自己照顧精障者及上述課程的內容。使家屬成為社工的協同服務提供者,甚至是主要的服務提供者。 3. 在於跟醫務社工所做的就不一樣,且在疾病上要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在家庭照顧者上的需求,在於目前的社會現況需要倡議的部分及要努力的方向。 4. 社工在精障家庭照顧者處遇上展現出幫助者的角色,還有充權者。 本課程幫助您瞭解到家庭處遇的那些理論、概念或觀點…等新知識? 1. 因為有許多專有名詞對我們來說可能還是會比較難理解或是容易搞混,專訪時講者從定義開始釐清,例如:脆家的定義、家庭照顧者的定義,讓我能更快速地去理解。另外,精障者家屬的八課和HEE高情緒表達是此次專訪中學習到的新知。 2. 家屬很少走上街頭,因為社會對精障者仍有非常嚴重的污名化,而社工會透過非常多社區內的心理衛生講座、宣導來改變這種認知偏誤。關於重複住院及返家的旋轉門現象是精神疾病內非常無奈的現象,社工在處遇上會強調延緩再住院,體現社工的價值 3. 原本都很著重在要找經濟補助想說他們需要很多這方面的幫忙,但是發現其實他們通常都普遍有政府補助,需要的部分可能是喘息服務然後培養照顧者自助。 4. 主要是在出院之後的相關資源的連結方式有更多了解,了解到更多有關精障者資訊的網站。 課後,我還想說/問: 1. 雖然講者說看的出來我們有做準備,但專訪完後發現我們不瞭解的東西還是太多了,似乎還有非常多知識值得我們去挖掘,也讓我開始期待之後會上到的相關課程。 2. 發現自己對於這方面真的想得太簡單,希望之後娟娟老師還可以來分享! |
四、活動花絮:
|
|
線上互動與講師交流 |
該議題的複雜度超過學生的想像 |
|
|
提供及介紹資助於增進學習之資料 |
鼓勵提升實務的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