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開始: 2021-05-20
活動日期結束: 2021-05-20

110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因應社會變遷:培育具人本前瞻、智慧跨域之人文社會科學人才計畫跨域創新精神

1-1跨領照顧機構管理與實作」

活動名稱

少年安置後的家庭處遇

活動日期

110520

活動時間

13:10~15:00

活動地點

線上會議

活動參與對象

選修家庭社會工作

活動參與人數

48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透過跨域創新之精神、人際溝通能力、社會參與實踐與人工智慧視野結合,啟發學生意識到健康權的交織網絡,學習運用同理心作為溝通對話的橋樑,發展跨領域的合作能力,以開發結合人文精神和科技能力的適當媒介,促進健康權的落實與永續實踐。

二、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蘇益志老師為社工背景出身,專業領域為直接服務、家族治療、兒少保護等,也曾於少年法院工作十年以上,資歷非常多,透過自身的經驗和同學分享相關議題。

    蘇老師首先介紹安置,法源依據為《兒童及少年權利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分為緊急安置(72小時)、延長安置(3個月)、中長期安置三種。通常安置最多可到18歲,18歲後會以自立方案銜接。服務提供的形式則有親屬安置、家庭寄養、機構安置等,原則上以前述兩項為優先,為了讓幼兒能感受到家的感覺,一方面也因為機構人數較多。講師透過一一的講解,將法條透過自己的經驗加以解釋,讓同學更加了解何謂安置。

    除了專業知識,蘇老師也分享社工在這個專業上的角色、所需能力、工作,更分享了實務的困境。社工在兒少保護議題上可謂最直接的角色,需要和案主/案家建立關係、對其進行評估、設計處遇等,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諮商、團體動力的知識以引導家庭作人際互動,透過社工的協助可能真實地幫助到一個家庭。至於困境,由於目前一個機構大概只有三至四名社工,且每人配給的個案數不少,人力上其實很難去做家庭處遇。一個個案可能會有數個不同的社工介入,每次都需要重新講述自己的事件,其實都是二次傷害。

    蘇老師也分享了許多非常受用的觀念,像是以圖畫紙比喻孩子,會接觸安置的孩子其實都是已經被塗滿五顏六色的圖畫紙,若還想要加上顏色,需要先想辦法將先前的顏色蓋過、家庭工作不是幫助,是驅動、支持,要試著讓每一個系統都有功能等,可以多加思考的觀念。

最後蘇老師鼓勵各位同學可以多了解家庭社會工作、家族治療等概念,也分享了幾本可參閱的書籍,期許同學紮實培養專業能力,也不要將專業分的過清,能力所及內皆可提供協助。

三、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一)    量化資料整理

項目(50份)

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未填答

1.      您對本次活動講者講授滿意度為何?

60.4%

37.5%

2.1%

0

0

0%

2.      本次活動讓您認識少年安置家庭工作議題程度

60.4%

35.4%

2.1%

0

0

2.1%

3.      本次活動能使您對少年安置者家庭動力瞭解度

56.2%

37.5%

4.2%

0

0

2.1%

4.      本次活動帶給您在少年安置者家庭的處遇策略的瞭解度

54.2%

39.6%

4.2%

0

0

2.1%

5.      整體而言,您對本活動的滿意度為何?

60.4%

35.4%

2.1%

0

0

2.1%

6.      未來舉辦「社會議題」系列活動,您是否會推薦其他人參與?

會:95.8%

不會:2.1%

您參與本活動,讓您在下列何種能力上有所成長?(可複選)

a.      能運用多元學習方法。60.4%

b.     能夠主動參與各類活動及追求新知。45.8%

c.      能具備建構生涯學習規劃能力。33.3%

d.     思考生命存在價值。20.8%

e.      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並發揮個人的創意與特色,尋求最適合的解決方案。70.8%

f.用多種資源尋找資料,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並將多種的資訊加以整合成有意義的知識。35.4%

根據上述量化指標,97.9%的學生對本次活動講者講授感到滿意;95.8%的學生認為本次活動提供的資訊有助於認識少年安置家庭工作議題;93.7%的學生認為本次活動提供的資訊有助於對少年安置者家庭的處遇策略;93.8%的學生認為本次活動能了解少年安置家庭社會工作;整體而言,96.2%的學生對本次活動感到滿意。

(二)    質化資料整理

­   經過這次的課程讓我更了解關於兒少安置這塊的知識,上學期有上過蘇益志老師的兒少相關方面的選修課程,對於兒少方面的議題非常感興趣,也覺得這是一個很專業而且重要的工作,不僅僅是幫助到兒少、案主本人,還是幫助了一個家庭。

­   蘇益志老師有提到在實務上許多社會工作者都會很排斥做少年安置家庭的工作,或是在進行訪視工作過程中用個案工作的方式進行訪視,但是對於案主的家庭所牽涉的範圍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常常牽涉到代間的問題,所以如果以個案工作的方式進行就會無法解決到對於案家成員之間要處理的的關係間的問題。社工對於少年安置除了針對案主外,對於案家的情況也需要一併考慮並積極去處遇。

­   經過蘇益志老師的演講,讓我對於兒少領域有了更多的認識,老師有提到「一個兒少個案遇到的社工數真的很多,服務無法整合,且大家做的事情都零零碎碎,甚至可能會重複」這的確是實務工作目前的問題,更是我們未來可以想辦法改善的部分。

­   我覺得這堂演講讓我學習到關於安置少年的處遇計畫部分。社工第一時間必須先採取危機處理手段-安置,確保兒少或少年安全,接下來就是進一步處理長期累積在家庭內的各種危險因子。

­   老師結合了法條和長年下來實際工作的經驗,細細闡述了社工在機構中所處的定位、工作內容和看到的現象等等。

­   我覺得蘇益志老師在家庭社工的實務上應該累積了很多經驗,有一部分感觸很深的是,老師說有一個個案跟他說,每次遇到一個社工師就要再重新講一次自己的事情。這對個案來說應該多少會造成對社工的不信任或懷疑,因此我認為社工這個角色對一個脆弱家庭的影響是很大的,要盡量做好對的判斷與處遇,讓這個家庭的問題不再重蹈覆轍。(但應該很難。)

­   益志老師分享了許多自己的經驗,也有提到一些與法律相關的案例。益智老師回答問題的方式多以本身經驗舉例,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強調了晤談技巧的重要性,不可以只仰賴其他人的幫助。讓我更想好好順練自己的能力,雖然也有心理師、諮商師可以協助,但是我認為若我也可以有這個能力,我的個案也會更加相信我,可以更有效率給予個案服務。

­   老師在課程中有分享到再家訪領域工作的社工很常一個人就要負擔龐大的個案量,當遇到能量較弱的家庭時,其實很怕花了大把的時間卻看不到成效,這時候社工較要具備敏銳度,去判斷家庭修復的可能性,讓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   老師有提到其實在安置這個部分,社工很需要具備連結相關資源的能力,對於安置相關的法律也要很清楚,才能夠依據個案及其家庭的狀況進行專業的分析及處遇。

­   在聽完演講後,我才了解到安置分成很多種不同的類型,面對不一樣的個案時,也需要使用不同的應對方法,沒有能夠一次掩蓋所有問題的辦法,社工除了要做好支持個案的角色外,還需要介入家庭間來了解個案和案家之間的問題,才能作為資源連結者,為案家提供他們所欠缺的資源。

­   在助人工作的基礎下,運用專業知能幫助這些「受傷的小孩」與「壞掉的大人」,而且在看待這些「壞掉的大人」時,記得看見他內在那個曾經受傷的小孩,來同理他們的生命經驗,且相信他們有復原的能力與可能。

­   在今天的課程中我有聽見社工在少年安置的部分的角色為尋找資源來幫助個案,還有父母的親職教育及對案主的支持,且有聽見蘇老師說雖然要讓案主回到原生家庭是有些困難的,畢竟就是原生家庭發生了變故或疏忽讓案主無法再待下去,所以這部份是有些困難的,但有親屬安置、寄養家庭、公部門機構單位可以提供協助,我自己認為有親屬安置對案主來說可能會有些幫助,因為是屬於案主熟悉的環境,能較貼近案主需求。

本課程幫助您瞭解到家庭議題的那些理論、概念或觀點…等新知識?

­   這一堂課讓我能夠了解在少年安置的服務所使用的服務提供方式與技巧,並且,講師以自身實際的經歷來將這些我們所接觸的理論知識與實務場域經驗進行結合和利用,使我們不僅僅聽到理論範疇的知識,更能看見理論在實務界的應用與修正。

­   老師擁有實務經驗,幫助我們了解課本上讀不到的東西。老師也表示要善用督導的角色,來幫助自己,不是埋著頭苦做。當面臨自己無法解決的個案,和督導討論,進行轉介或其他方法才是對自己與案主的最佳選擇。

­   兒少安置家庭其實牽涉了非常多家庭、社會工作,還有很多個案、團體、家庭方面,雖然兒少安置看起來是一件非常單純的事,但其中其實牽涉了很多方面,不單單是個人,兒事牽涉了一整個家庭或甚至是家族。

­   蘇老師提到,「生理、父母親職教育、家庭情感支持」是兒少處遇的三大核心重點,以生理、心理、社會的多重觀點進行觀察,發展出一套具有系統化的服務處遇,回應家庭的需求,並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   安置的法源依據、抗告和撤銷的相關概念、提審法、安置提供的形式,社工人員在兒少相關服務所扮演的角色、緊急安置兒童的相關法規和時間。

­   這次的演講,讓我學習到新的知識有家庭的三大功能,分別是情感功能、保護功能,給予生理、心理、經濟等的保護、再來就是教育功能。

­   本課程幫助我瞭解到家庭議題中,安置服務提供的形式、優先順序、法條、以及詳細使用內容與案主可能會有的情緒與案家與專家之間的權力議題。

­   以家庭為焦點、家庭為中心...等等理論,家庭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家庭工作的處遇對象是整個家庭,無法只處理其中一個人,以家庭優勢為焦點的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另外還有Satir的家族治療,強調溝通和情緒的體驗,相信自發性、創造性、自我揭露與冒險是家族治療的核心。

­   兒少保護社會工作者扮演這樣的雙重角色,落實以「家庭為中心」的工作模式,再加上融入「家庭參與」的精神,更是考驗社會工作者長期累積的專業經驗與如何有效運用社工專業技巧,與家庭建立合作的工作關係。

­   因為先前有修過蘇老師的青少年偏差行為這堂課,所以多少對這部分有些了解,那今天在透過他的演講讓我能重溫之前所修過的課程,今天讓我學習到比較多是在少年安置的處遇計畫這部分。

­   對於目睹家暴的小孩,創傷已在他們心裡留下烙印,在對於他們的處遇上必須更加謹慎,以免讓他們因對自己產生不信任而影響到社會工作者對他們的幫助。

­   若社工人員無法為個案解決問題時,並不是直接轉介,而是先與同事討論或者與督導一同想出解決辦法,若真的沒辦法才會進行轉介。原本是認為督導只是監督社工人員是否有按時完成工作的進度而已。

­   不算新知識,但確實讓重新認知到社工也是一般人、也可以不敢去承擔某些難以處理的問題。我知道這會導致某些問題無法被處理,對於經驗累積方面也非常可惜,但確實有點鬆了一口氣。

­   包括一些法條的歷史演變,也有提醒我們引用以前學過的(馬斯洛需求理論……等等),在實務經驗上,這些課本裡的東西可能都會在未來,我們面對個案時,做為一個判斷依據。

­   我沒想到原來在各個領域都有那麼多相關的法律規定,其實我一直認為家庭工作並不會有那麼多的法律干涉,除了家暴的部分,還有更多與兒少心理方面相關的觀點,讓我覺得自己真是井底之蛙啊!

­   這個課程讓我對安置的法源依據、安置型態及安置服務的提供形式等等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讓我們知道安置其實並非想像中容易,需要對個案的家庭有很完全地了解,才有辦法對不同的個案進行最適切的安置。

­   安置會和各個領域扯上關係,不單單只是社工的問題,還需要介入家庭系統,查看家庭內部是哪一部份出現問題,從案家中協調雙方的溝通,讓雙方可以坐下來好好談自己內心的想法,達成有效的溝通。

­   鼓勵兒少保護社會工作者調整這樣的視角來應對家長的態度,這樣的視角先從工作者開始調整,且鼓勵工作者於提供家長親職教育等家庭服務時,實踐家庭參與的「合作夥伴的關係」,把自己當成為家庭示範的角色,扮演家庭改善與親職教育有效的重要推手。

­   今天重複說到的重點也是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家庭的三大功能,基本的生理照顧、情感上的支持、父母的親職教育,雖然是很基本的概念,但是藉由這三大功能能夠幫助到我們在構思之後報告的家庭處遇的計劃方向,不光只是親職教育而已,或許還有更多的處遇計畫,且不僅如此,這基本概念我相信未來在相關領域的課堂上或者是實務操作可以有很大的助益。

­   之前就有上過講者老師開的選修課,加上這次的演講,讓我對講者老師的印象變得更好了,我覺得他是一個既認真又特別的講者老師,而今天的演講也讓我收穫良多。

­   蘇老師的實務經驗相當豐富,之前修過蘇老師開設的青少年偏差行為課程,對於兒少方面有相當深入的理解與感受,透過蘇老師的相關案例分享,使我們可以從鉅視的觀點進行此議題的分析。

­   這次的課程真的豐富,一來是因為老師沒有PPT,所以所有的東西都需要用心地去認真聽,因為只要一個不小心,重要的觀念就會沒聽到,又是自己重要的報告主題,所以我全神貫注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到很多家庭相關的概念,也對於內容很感興趣,尤其是家族治療的方面,老師不斷的強調家庭的部分是整個環節是非常的重要,是在現今的環境要重視的議題;也有看到這方面社工的辛酸,講者也不避諱的直接說出社工及教保員的流動率高。在家庭處遇有更多要重視點,在未來會去更加探索這方面。

四、活動花絮:

跨領照顧機構管理與實作二0520 1

跨領照顧機構管理與實作二0520 2 

顛覆兒少社工是專業領域相對輕鬆的錯誤認知

善用家庭理論、溝通技巧增進自身實務經驗

跨領照顧機構管理與實作二0520 3

跨領照顧052004

透過螢幕還是可以感受到老師的熱情和用心

無簡報講義仍然流暢、清楚、有條理的說明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