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因應社會變遷:培育具人本前瞻、智慧跨域之人文社會科學人才計畫—跨域創新精神
「跨領照顧機構管理與實作二」
活動名稱 |
善牧基金會—目睹兒童及少年服務、單親家庭服務分享 |
||||||||||||||||||||||||||||||||||||||||||||||||||||||||||||||||||||||||
活動日期 |
110年5月6日 |
||||||||||||||||||||||||||||||||||||||||||||||||||||||||||||||||||||||||
活動時間 |
13:10~15:00 |
||||||||||||||||||||||||||||||||||||||||||||||||||||||||||||||||||||||||
活動地點 |
高雄醫學大學濟世大樓406教室 |
||||||||||||||||||||||||||||||||||||||||||||||||||||||||||||||||||||||||
活動參與對象 |
選修家庭社會工作 |
||||||||||||||||||||||||||||||||||||||||||||||||||||||||||||||||||||||||
活動參與人數 |
50人 |
||||||||||||||||||||||||||||||||||||||||||||||||||||||||||||||||||||||||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 透過跨域創新之精神、人際溝通能力、社會參與實踐與人工智慧視野結合,啟發學生意識到健康權的交織網絡,學習運用同理心作為溝通對話的橋樑,發展跨領域的合作能力,以開發結合人文精神和科技能力的適當媒介,促進健康權的落實與永續實踐。 二、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自民國76年來台,至今已30年。由一群終生奉獻的修女所組成,結合各領域的專業人員,投入相關關懷工作、提供相關服務。 活動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林怡萱組長透過自身在基金會服務的經驗,講述目睹兒少的定義、服務內容,讓參與的同學對目睹兒少有更明確的認識。後許也提出許多案例,請同學分享假設自己是當事人有何感受,讓大家進入情境、多加思考。 目睹兒少不光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除了第一現場看到,緊鄰現場聽見、事後觀察發現,皆屬於機構的服務範圍。機構連結各個單位(社政、家庭、教育、心理衛生、警政),提供個管、服務、團體工作、社區教育宣導、資源連結開發與維護等不同服務。其中,若對象為兒少時,多採取一對一的服務。對於家暴兒少,社會往往有許多迷思,講師透過一一的講解、釐清,讓大家更加能同理,也了解到機構期望帶給孩子的理念。 第二階段由黃惠美社工分享機構的單親家庭服務。當中包含單親的定義、服務的對象、服務的流程、項目、服務的方案等豐富的內容,讓同學對於這項工作有更多的認識。 對於機構來說,家庭常常是處理問題的單位,而評估家庭生活的概況則尤其重要,除了家庭成員外,婚姻及親子關係、經濟狀況、居住狀況、身心狀況、支持系統等皆須納入評估,以便後續設計處遇方案。社工提到,個案常常同時面臨多項問題,像是經濟、就業、子女照顧等,彼此都是相互牽連的,而當個案具備兩個以上的需求且非透過諮商可解決者,即符合開案標準。善牧基金會執行的方案有數種,包含向陽家園租屋服務,提供短期性的居住服務;家長、兒少的培力方案,藉由相關技能培訓,培養單親家庭成員學習清潔、收納、料理等的不同能力;法律諮詢;親子出遊;親子手作等。 最後也分享了數個案例的家庭環境照片,請同學分享自己看到了些什麼?可以推斷出什麼?期許同學應該有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甚至要有發現不同之處的能力。 三、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一) 量化資料整理
根據上述量化指標,98%的學生對本次活動講者講授感到滿意;98%的學生認為本次活動提供的資訊有助於認識弱勢兒少家庭議題;96%的學生認為本次活動提供的資訊有助於對家庭動力的瞭解;98%的學生認為本次活動能了解兒少家庭社會工作;整體而言,98%的學生對本次活動感到滿意。 (二) 質化資料整理 1. 本課程幫助您瞭解到社會工作者如何在弱勢家庭議題上展現角色與功能? 組長有提到面對孩子需要保持熱情與初心,才能真正去接近孩子,也要知道如何和家長建立關係。 不管自願性或非自願性的案主,在提供弱勢家庭協助時,同理、陪伴、敏感度與主動很重要,講者提到他們對於位居偏鄉的家庭會「主動出擊」,就算在便利商店、公園也不放棄協助。另外,社工給人一種正向、活潑、可靠的感覺,這對案主來說很需要。 以一對一的個人處遇來幫助目睹兒,還有以家庭為中心的個案服務模式,來幫助他們。 對弱勢兒童進行一對一的個管服務,提供他們私人的環境,不只是對兒童提供服務,還有家庭的支持服務,讓家長也能得到一些幫助,不讓家暴或離婚影響到兒童的身心發展。 許多個案在遭遇危險/困難時,並沒有意識/不敢主動向外尋求協助,社工在這部分的敏感度要提高,更要在耳聽、接觸潛伏個案時更有意識。 資源連結和心理支持!前半段的目睹兒是我很有共鳴和興趣的,社工除了介入、轉介外也會注意該家庭的生態系統,了解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社工應循序漸進,配合家長與目睹兒找出是否有受暴(目睹)現象,進而配合做處遇。 1.傾聽:了解個案的狀況 2.媒合者:找出個案面臨的困境為何、尋找可幫助的資源 3.使能者:提升個案的能力 1.資源連結:幫助弱勢兒少&家庭去找到合適的機構 2.處遇者:透過會談及評估去給家庭or案主進行處遇 比起指示或發號施令,我覺得社工與目睹兒童更像朋友或老師,是以一個可以讓案主信任的角色在與彼此相處。 了解到要如何讓目睹暴力兒童認知到「暴力」這件事和重要性,和提供他們一個安全的生長環境、重新接納、架構自己。社會工作者在弱勢家庭上能提供不管是資源上、處遇上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在弱勢家庭上能提供不管是資源上、處遇上的問題。 提供弱勢家庭照顧服務、補充照顧功能、處遇評估、預防問題發生 講師利用具體的模擬個案,讓我們實際想像要如何處理,最後也告訴大家較好的處理方式。講師生動且活潑,上課模式十分有趣。 講師有帶領我們去探討一些問題、案例,讓我們去體會案主當下的感受,並帶到社工在哪些地方提供幫助。 以社會工作之專業理論和技術,藉由對於案主的成員、關係、經濟、系統以確認行動的方向,提供物質和安全的服務。 目睹兒少也是重要問題,孩子可能在表面上顯得沒事,內心的感受反而更需要處理。善牧基金會長期關注3~18歲兒童、青少年,讓孩子能夠不責怪自己,走出來,協助過更好的人生。 1.社工會幫助目睹兒童,利用一些遊戲治療等方式,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觀念,也避免他們在未來成為家暴的加害者。2.社工在協助單親家庭時,會先做家庭評估、進而進行處遇,會提供案主服務。 了解目睹兒童的範圍並不只是看見,而是只要經歷過就算是,因此目睹兒童的人數很多卻不見得明顯。 心理諮商,協助案主和案家之間的緊張關係能夠緩和,給予案主適當的支持與鼓勵,使他們能夠面對問題。 社會工作者在弱勢家庭議題上展現的角色有資源連結,服務提供者、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等。注意案家生態系統中相對弱勢的部分、運用社安網。 資源提供者、提供個案服務工作(孩子及家長),辦理成長團體,增加支持系統。 社工員在弱家扮演的角色很重要,敏感度是必須的,聽到講者說學校的老師也不會常常發生異常,還是須靠社工的角度切入,去給予案主與整個家庭需要的處遇。 要具備敏銳度,要學會觀察局勢或細節,也要有好的心態,有耐心地面對個案及其家庭,才能提供專業的處遇和評估。 展現支持、個案服務工作、心理輔導、教育訓練、福利諮詢、評估整體家庭狀況(以三代為主)、訂定處遇計畫、培力家長。 社福諮詢、評估家庭狀態(家庭成員三代為主、婚姻關係、親子關係、經濟、疾病、心理狀態、支持系統);非透過諮詢可以解決就可開案。 在他們需要幫忙時有更敏銳的觀察力,以「增加(強)家庭功能,使具有能力和彈性來處理壓力危機」為旨。 讓我們更了解弱勢家庭的背景,以及社會工作者如何從不同角度去切入不同個案的問題,同時也更清楚社會工作者能夠為案主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社工是目睹兒少的發現者,也是讓孩子有可以信任的傾吐對象,並且提供個管服務、諮商服務、團體工作、社區教育與宣導及資源連結開發與維護。 社工是目睹兒的發現者,也是陪伴者,更是傾聽者,除了每一個月定期到善牧與社工會談外,社工也會至偏鄉進行服務,並且給予家庭支持與同理,使家長更有意願接受社工所提供的服務,給予孩子一個機會也須提升教育單位敏感度。 提供需要的孩子一個管道去傾訴、當家庭出現危機時做為另一個避風港的角色。應該是友善對待孩子、使其安心的地方。並且及早伸出援手,把他們帶出深陷的輪迴/情緒。 除了個案來尋求社工的幫助,社工也可以去找個案。除了個案工作外,也可用家庭處遇去協助弱勢家庭,提供資料和資源的媒合。 不只提供小孩,也提供父母服務,給整個家庭完整的服務,也提供民眾詢問目睹兒少的問題,進而解決這些狀況。 在弱勢家庭中,社工最重要的我認為是支持者的角色,因為大部分在這樣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在心理方面需要很多的支持還有陪伴,除了支持還需要很多的輔導和談心。 不同的情境會有不同的社工介入,有分工更能提升服務的品質,更能針對問題。若對象為兒童,多為一對一形式;若為成人,則多為團體工作。 2. 本課程幫助您瞭解到弱勢家庭議題的那些理論、概念或觀點…等新知識? 課程中利用不同的案例來讓大家思考家長或是孩子或是受暴者的立場、想法及感受有何不同。 與家長工作,透過「玩」的方式、每一個兒少的創傷反應、沒有創傷反應與行為的可能更要擔心,對兒少的實務更了解。 1.合作式父母2.如何對目睹兒有更良好的處遇模式3.目睹兒不只是看到,也包括聽到 如果讓目睹兒把受暴這件事合理化,可能會讓他們之後也會學習,一直錯下去,所以必須輔導他們改正觀念,不了解的話可以上他們善牧的網站查詢,有分成專業版和家長版,提供民眾更容易理解。 很多個案不會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或哪方面處在弱勢抑或是對現狀有執迷不悟,雖然社工能做的是將資源連結,但面臨個案有這樣的狀況,還是必須做適當的引導。 我覺得是案例動動腦的部分,跳脫出課本,可以真的了解同學和實務工作者的觀點。 了解到目睹兒該怎麼處遇或協助他們,當兒童不願配合需怎麼處理。 從家庭系統去評估問題,如經濟上、工作上、居住上的需求。通常單親父親的問題較不易啟口,受限於傳統思想。 合作式父母:父母的角色是合作的,不要逼小孩子做抉擇,尤其在要離婚的時候。 目睹兒童:原來有特立一個機構來幫助這些孩子。 弱勢家庭所面臨到的不只是家庭本身的狀況外,也和環境、社會息息相關,所以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 單親家庭、目睹兒的處遇、單親爸爸的自尊心較高,需要較高的敏感度 單親家庭類型、個案管理流程表、藉由故事繪本來解釋父母離婚 有提到暴力循環,這個議題令人很感興趣,很多重點觀念。 目睹兒少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它可能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價值觀,甚至成為暴力循環,很可能成為一個未爆彈,所以在發生前能提早協助孩子。 了解到會利用遊戲治療等方式,另外也要對家庭作家庭評估,像是經濟、家庭關係等等。 看到各種不同弱勢家庭的樣貌,運用社工的敏感度警覺案主的困難。 家庭評估,除了個案來找社工之外,社工也可以帶著資源主動去找案主。 社會安全網、生態系統理論、系統理論、對高風險家庭的關注,皆是可運用的理論和觀點。 從案例的討論及練習,能夠激發不同的創意思考,站在目睹兒的角色思考,更可以宏觀家庭暴力問題。 其實弱勢家庭不代表完全沒有優勢或是問題一定沒有辦法解決,而且每個弱勢家庭的狀況不同,需要提供的服務及處遇的規劃也會有所差異。 有see more網站、創傷反應、每一個孩子的狀況都不同,不一定有外顯行為,孩子適應不良不一定是家暴,但是是警訊。 暴力和目睹是會循環的、目睹兒童的反應每個人都不同,也有很多不同的展現方式,但不是每個人都是外顯的。 1.有身心障礙兒童家庭2.單親家庭3.原住民家庭4.外籍配偶家庭,弱勢不單單只是資源、需求,必須從關係與層次切入,以系統觀點評估。 如何從案主的住宅外觀、居住環境去推測其家庭狀況、問題、所缺乏的設備…等。 我了解了目睹兒少的種種迷思,例如:每個孩子的狀況都不一樣、不一定會友外顯行為和孩子適應不良不一定有家庭暴力,也學到了合作式父母的新概念。 社工必須同理兒少心理及以正向方式與兒少交流,若兒少無給予正向回應也必須不冷場地給予更多,使兒少可以放下心中的防衛。 在善牧的DM上有目睹量表,且目睹不代表是親眼目睹,可能是聽聞的、間接地造成傷害。 對目睹兒有更深的認識,社會對目睹兒越來越重視,從成保的轉介到有專門的服務項目,了解孩童在家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需綜合性的服務,不僅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顧,更重要的是家庭生活教育,輔導家庭成員,並找到家庭中的優勢。 3. 課後,我還想說/問? 謝謝善牧基金會的分享,使我更了解未來生涯處遇。 為什麼想要用羊來當吉祥物呢?有特別的意義嗎? 謝謝您讓我能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我終於了解自己怎麼了。 今天的內容很精彩,聽到了很多實務的故事以及專業,受益良多。 辛苦了!兩個講者的風格有差,但都很不錯。 了解更多有關家庭社工的服務內容。 如何可以找到更多可能隱藏的目睹兒童或受暴兒童?(在一般家庭成長、學業課堂表現平常、行為正常,但心裡有創傷等) 會想走這個領域。但時刻保持活力的消耗可能對我會是很難負荷的。 面對個案時,如何同理其處境 謝謝老師邀請講師來分享,讓我們更加了解弱勢家庭之處遇。仔細的講解,讓我獲益良多! |
四、活動花絮
|
|
如何找到可能隱藏的目睹兒童或受暴兒童 |
了解了目睹兒少的種種迷思 |
|
|
以系統觀點評估,從關係與層次切入 |
保持熱情與初心,才能真正去接近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