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期開始: 2020-05-28
活動日期結束: 2020-05-28

ㄊ109年度高雄醫學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因應社會變遷:培育具人本前瞻、智慧跨域之人文社會科學人才計畫跨域創新精神

1-1人文社會議題學習型組織」

活動名稱

兒少家庭保護性領域實務案例分析(2):社會福利服務觀點

活動日期

1090528(星期四)

活動時間

12001340

活動地點

本校濟世大樓CS406教室

活動參與對象

高醫醫社系家庭社會工作修課同學

活動參與人數

36

(一)        活動重點及目的:深化培育以人本精神與跨域視野的智慧創新與精準醫療人才

透過跨域創新之精神、人際溝通能力、社會參與實踐與人工智慧視野結合,啟發學生意識到健康權的交織網絡,學習運用同理心作為溝通對話的橋樑,發展跨領域的合作能力,以開發結合人文精神和科技能力的適當媒介,促進健康權的落實與永續實踐。

(二)        課堂內容摘要紀錄:

1.   社安網概念:介入焦點「以家庭為中心」、介入時機「超前部署」

Ø 社安網家庭分類:

一般家庭(福利服務)、脆弱家庭(預防性-社福中心)、危機家庭(保護性-家防中心)

2.   兒虐造成的傷害:自我防衛、難與他人建立長期穩定關係、強烈羞愧感、負面想法、擅長權控與操弄人際關係、情緒起伏劇烈

3.   王理書《幸福之旅》:

(1)   那些童年被責打,長大後成為一個和平主義者,成為溫柔平靜的大人,是怎麼回事?

(2)     除了被責打的時刻外,生活中更多的時刻,孩子是在一個可預測的環境中成長,讓他們知道成為一個好人獲得的回報,絕對比一個壞人多。

(3)     而孩子感受到的「被珍惜」、「被重視」、「被接納」的比例夠高,孩子就可以超越被責打的經驗,有更多穩定的、支持自己的人格。(除了責打之外,還有隱形的忽略和排斥)

4.   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CRC)

(1)   兒童是權利的主體,而非國家、父母的附屬品。

(2)    確信家庭是兒童成長與福祉之自然環境,英獲得必要之保護與協助,以充分擔負起其餘社會上之責任。

(3)   兒童應在幸福、關愛和理解氣氛之家庭環境中成長,使其人格充分和諧地發展。

5.   兒童保護類型

(1)       身體虐待:由照顧的兒童及少年所造成的非意外性身體傷害。例如://擦傷、燒燙傷、顏面傷害

(2)       精神傷害:包含排斥貶損、隔離、恐嚇、忽視拒絕、誘導使偏差。

(3)       性虐待:任何人以兒童及少年為性的刺激對象,發生性接觸。

(4)       疏忽:應給予而未給予,例如應就醫而為就醫、營養不良、發展遲緩、少哭鬧。

6.   兒少保工作內容

(1)   調查評估、緊急救援

(2)   處遇計畫:家庭重整、家庭維繫

(3)   長期輔導計畫

7.   兒少保護案件評估、決策

(1)      SDM「結構化決策模式」評估工具

(2)      SDM系統:在每個決策關鍵點(圖略)

(3)      平衡式評估重點

(4)      安全評估目的、計畫

8.兒少保護案件處遇

(1)家庭處遇兩大類型:未安置(家庭維繫)、安置中(家庭重整)

(2)申請安置vs.保護(強制)安置

(3)家庭處置3大目標

(4)家庭重整的基礎:復原力、優勢觀點

(三)        提問

Q1該如何與非自願性案主溝通?

A:父母不願參加親職教育,我們可以姿態放低,運用同理心,站在同一個角度思考。

Q2有沒有遇過搶小孩或是案主攻擊員工的情況,若有該如何保護自己?

A:需要團隊工作,可找警方約制告誡。保護自己的部分可使用公務車、公務機;訪視的時候車停遠一點,避免被記車牌,也可以找督導陪訪。

Q3有沒有對已成年目睹兒的服務?

A:18歲以上有做創傷治療,12小時內免費。

Q4比起遭受身體虐待的兒童,目睹兒童是否較不易被發現?那該如何及早發現跟做防範?

A:有兩種目睹兒類型,一種是外顯型, 一種是內隱型,需特別去注意內隱型,及早發現及早處理。父母常發生衝突孩子易有不安全感,可能會造成反應遲鈍、認知功能降低,建議多讓孩子玩樂,心智成長會較好。

Q5目睹過家庭暴力的孩子長大後把暴力視為理所當然的機率?

A:代間傳遞,長期接觸家庭暴力之兒童杏仁核會弱化、認知功能降低,學習、待人處事都會受到影響。

                                                        

(四)        質量化資料整理

(1)       量化資料整理

項目

非常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1.      您對本次活動帶領者講授滿意度為何?

65.5%

34.5%

0.0%

0.0%

0.0%

2.      本次活動讓您認識兒少身心權益議題程度

65.5%

34.5%

0.0%

0.0%

0.0%

3.      本次活動讓您認識兒少家庭動力程度

58.6%

41.4%

0.0%

0.0%

0.0%

4.      本次活動帶給您兒少保護社會工作的了解度

62.1%

37.9%

0.0%

0.0%

0.0%

5.      整體而言,您對本活動的滿意度為何?

69.0%

31.0%

0.0%

0.0%

0.0%

6.      未來舉辦社會議題系列活動您是否會推薦其他人參與

100.07%

 

7.您參與本活動,讓您在下列何種能力上有所成長?

 

             

a.能夠運用多元學習方法

b.能主動參加各類活動及追求新知

c.能具備建構生涯學習規劃能力

d.思索生命存在價值

e.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發揮個人創意與特色,尋求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f.能運用多種資源尋找資料,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並將多種資訊加以整合成有意義知識

16(55.2%)

14(48.3 %)

19(65.5%)

10(34.5%)

6(20.7%)

22(75.9%)

(2)       質化資料整理

1.從該議題學習到:

(1)當個案把自身說得很美好,我們要去懷疑事實是否如其所說的,社工須從家訪中看到個案的需求。

(2)家庭可以是避風港也可以毒害一個人,沒有完美的家庭,沒有無過的父母。

(3)盡量以優勢觀點評估案主,即使父母錯了,也有做得不錯的地方,應該要將孩子和父母變成夥伴關係。

(4)面對個案時我們得心理上要能夠去調整,否則會有替代性創傷,所以講師分享自己下班回家後便把工作拋在腦後,我想這是保護性工作需要學習的。

(5)脆弱家庭和創傷的孩子,是可以透過社會網絡恢復,雖然過程中很辛苦。

(6)聽了許多兒保的案例後,更能體會兒少保社工的重要,讓父母不影響孩子成長的權利。

(7)平衡是評估重點不只看問題或危險因子,還要看能力及保護因子,也許兩者相抗衡後這個家庭的風險是低的。

(8)我們都知道孩子能在家庭中成長最好,但事實上有些家庭真的不適合養育孩子,在這時社工會先找親友支持,盡量不安置,因為安置後孩子可能會比較難回歸家庭。

(9)保護性家庭三高為高危險、高危機、高密度,需要立即處遇。

2.課後還想要問:

(1)若父母的情緒管控差,使2-3歲兒童易焦慮,該如何處遇?

(2)返家評估事一位社工決定還是要開會決定?檢討是有哪些領域人員會參與?

(3)面對不同族群在服務時會有差異嗎?目前保護家庭的法律是否在不同背景的族群也會有不適用的狀況?

(五)        活動花絮:

2社會福利服務觀點109052801

2社會福利服務觀點109052802

圖說一:家庭會傷人? 平衡式評估相信家有復原、成長力

圖說二:社會安全網概念-以家庭為介入焦點、超前部署

2社會福利服務觀點109052803

2社會福利服務觀點109052804

圖說三:SDM結構化決策模式評估安全與風險

圖說四:網絡共案合作平台帶來和解、修復、增能

Go to top